姜艳华,女,汉族,字昊月。中国著名剪纸艺术家。出生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庄河村。自幼学习祖传剪纸艺术,是家族单色剪纸艺术第四代传承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批省级传承人。大型剪纸画的创始人。现为中国工匠名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本书为其自传性质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本书以平实的文字,饱满的热情,
本书是2022年我社出版的《时间的记忆?库村口述历史》的深入和延展。作者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专著,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并重新翻阅宗谱,将库村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梳理,尝试挖掘、收集及扩展千年历史中原本只以其姓氏或名,或寥寥数语留存于文本中的女性相关信息,力求由一个“具体的人”推及一个“具体的时代”。全书由创述和口述两部分组
本书即《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23年9月,以进化论史观贯穿全书,以社会史为发力重点,超越以政治史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史学,别开生面,名震一时,之后一版再版,成为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中国通史,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的读物。顾颉刚评价:
《中国文化史十八讲》原是吕先生抗日战争时期在“孤岛”上海光华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18章。作者自云:“此书之意,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多所了解。故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又多引各种社会科学成说,以资说明
本书是一部人物年谱。蒋天枢(1903-1988),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青年时代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师从唐文治先生,后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是梁启超、陈寅恪先生的及门弟子,曾任东北大学、西北大学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全书约二十万字,共分四卷:卷一,成长、求学期;卷二,从教至上海解放;卷三,新中国成立后;卷
本书稿是大陆文化名人何三坡先生主编并整理完成的爱国艺人凌峰先生对中国文化名家的访谈实录汇编。1987年11月11日,凌峰以探亲名义终于踏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拍《八千里路云和月》电视系列片,向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观众介绍大陆的风土民情。在《八千里路
《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汉何休解诂,郜积意校定。《春秋公羊解诂》系汉代经学大师何休对于《春秋公羊传》一书的专门研究作品,是汉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之作。该书共内容主要是解释和阐发《春秋公羊传》的经传大义,为后来人把握《春秋》一书的隐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该书旧本题十二卷,此次郜积意先生在通校唐石经本、余仁仲本、注疏本的基础
“阅古通今典藏丛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量级古籍整理丛书,精选极具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的古籍善本,以影印形式展现古籍原貌。具体书目如下:1.《笔史》2.《墨史》3.《纸谱》4.《砚史》5.《琴史》6.《棋经》7.《书品》8.《古画品录》9.《茶经》10.《毛诗》11.《尚书》1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内容充实,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一些重大事件作了较为清晰的交待,兼及学术动态、义理阐发和史学方法,能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史有基本而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本教材结构上采用正文与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正文大字印刷,构成重点突出且比较清晰的线索,概括了史学界形成的一般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