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是指古代人类描绘或刻制于洞窟石壁或露天岩石上的图像和符号,岩画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从17世纪在北欧发现岩画以来,全球五大洲陆续的发现了大量岩画。岩画已被普遍认为是早期人类记录他们的社会、历史及生存方式的一种途径,并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认识以及他们的信仰。而岩画也被认为是再现早期人类历史的直接依据。内蒙古高原
本书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书》类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本整理、注释、今译等方法对《书》类文献篇目文本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并对作为传世本《尚书》来源的早期《书》类文献编订、结集、传播情况进行综合考察。 清华简《书》类文献主要集中在前五册,篇目包括《尹至》、《尹诰》、《程寤》等十八篇。以时代划分,《尹至》等八
理论是一门学科的制高点,对学科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本书从多个维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西方考古学理论的发展,所涉理论并不局限于若干主要的范式,而是同时考虑到与新兴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与考古学社会应用相关的理论,以及与重大课题相关的各理论,就每一种理论的起源、应用、争论等都有较为全面的介
本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神话学文库”(第三辑)的一种。这是一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动物题材研究随笔集。人类之所以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拥有信仰,拥有与信仰相关的艺术。特别是最初出现的造型艺术,是一种灵魂艺术,是造神艺术。中国史前时代从8000年前开始启幕的艺术造神运动,将科学融入艺术思维,用艺术
第一章,就衣镜上画像的构成与布局内涵进行阐发。第二章,就衣镜上的圣人孔子画像与汉代教育的关系进行阐发。第三章,就衣镜上的孔子之徒与他们的组合排序进行阐发。第四章,就衣镜上的神仙信仰与灵兽观念进行阐发。第五章,就衣镜上麒麟神化后的蜚虡神兽兼容黄龙形象的事实和其形象创造的必然性、合理性进行阐发。第六章,由衣镜上孔子与弟子传
这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科潘遗址情况和科潘考古的缘起,以及在科潘遗址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发掘和生活花絮。内容包含大量的图文信息,尤其是反应当地有趣生活和习俗的图片比较丰富。以此期望读者对中美洲考古能有直观的印象,并且对玛雅文明特别是科潘遗址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部分主要是科普和介绍有关中美洲考古的一些知识,在查阅
本书以作者多年考古学理论课堂教学为基础,融入老师与学生的讨论环节,重现课堂讨论氛围。基本内容覆盖当代考古学主要的理论方向,包括文化历史考古、过程考古、后过程考古等主要范式,以及景观、物质性、性别等新兴的领域。
本书以一种新鲜、鼓舞人心和生动的方式讲述了考古学中的地图故事,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技术的发展是如何深刻改变考古学家研究方式的,以及重建人类遥远过去的图景。从GPS、卫星图像到数字地图、三维建模,今天的考古学家正在回答以前只能靠想象得到的关于人类历史的问题。当考古学家创造出一幅更好、更完整的过去图景时,他们有时会发现真相比
本书主要研究先秦时代我国先民信仰及宇宙观的演变过程与规律。分三篇构成:上篇主要研究前文字时代长江中上游核心地区,长江、淮河、钱塘江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内蒙中南、晋北、陕北、甘青半月形地区,辽西及周边地区等五大文化区近万年至文字出现时代的信仰与宇宙观的演变,从而理清中华传统信仰及宇宙观的源头。中篇主要研究先秦产
自1984年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发行刊物,外出参观等多种方式激发年轻学子对于文物保护的兴趣及对于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从举办三峡千里行到甘肃暑期实践,再到与人民日报社携手迈入滦平县中小学课堂,协会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公众考古的理念,扩大了考古学科的影响。该文集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