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本《新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陈垣、柴德赓承担,1971年后转由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酌了当时通行的明清诸本,并吸取了前人一些研究成果,纠订了部分错谬。本次修订,除了仍以百衲本为底本之外,抽换了所有的通校本,在充分版本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期刊本、北京大学图
长江作为沿线各行政区内重要的自然人文资源宝库,自然成为流域沿线方志的重要记述对象。反过来,方志又成为长江流域史地人文社会研究的重要取资对象。本书将长江流域沿线地方所存古籍方志中的史料文献进行分类汇编出版,包括古迹建筑、经济、学校教育、艺文、风俗等类,总以《长江流域方志类编》为名。全书按长江自西向东的流经路线,共收录沿江
本书稿是中国第六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的研讨成果,围绕“黄帝文化与文明起源”“黄帝文化与民族共同体”“黄帝文化与军事”“黄帝文化与道教”“黄帝文化与现代性”“黄帝文化与浙江”等六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深入挖掘黄帝文化的时代内涵,此次研讨会是新时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背景下对黄帝文化的又一次深入研究与探索。与会专家学者从黄帝传说
本书是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进行大幅度修改而成。房价作为物价的一种,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变动的重要指标。房价的涨幅波动,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是处于上升还是呆滞的状态,是处于稳定还是混乱的局面。房价不仅是社会经济变动的“晴雨表”,同时反映了一个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动态变迁过程。本书根据清代北京房契、内务
本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全书分为文化与思想、文学与艺术、社会与生活3个部分,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生活、中国古代科技和中国传统武术等内容。希望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价值谱系和精神内核等的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构筑起清晰的中
本书针对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墓葬壁画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壁画的赋存环境,对出现的盐析病害形式进行成因分析。通过陕西师范大学模拟壁画墓室环境及实验室垂直土柱进行壁画土体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探究基于水-热特征的壁画土体水盐运移过程及相互作用机理,以期为壁画的修复与保护提供依据。本研究针对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墓葬壁画进行调查分析,结
《明史研究论丛》第二十五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l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包括《界与融合:明代历史研究的数字化尝试》《绘制书籍的流通:基于“中国书籍数据库”的考察》《数字历史黄河”支持下“明清故道”形成过程研究》《支分派别,指掌学脉——《明儒学案》的可视化分析与呈现》《浅谈明史研究中的数据库建设》《明代的毛葫芦兵》《江南才
本书是孙皓晖继《大秦帝国》后全新史论集。书中深入剖析秦灭六国、盘整岭南、统一天下的战略逻辑与制度创新,探寻中国文明历经千年冲击而延续的韧性所在,并从外交、法治、民族融合等维度,揭示中国文明在当下国际变局中的突围之道。
本书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撰写绪论,帮助读者快速认识和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同时精选11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奇迹、宗教艺术、水利工程,江南园林、千年古城、绝壁岩画、多元海岛、高原茶山等,邀请文化遗产专家解读各遗产地的独特魅力与全球价值,讲述申遗和保护工作背后的鲜活故事。从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到苏州园林
《浙江简史丛书》之一种。千百年来,浙江也曾留下不少记载全省历史、传承区域文明的史著文献,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一定厚重度和较大影响的史著相继问世。但从省级层面看,还缺乏一套篇幅适当、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科普类地方史读物,记述研究浙江某一领域历史与重大变化的史著。为此,2020年底,省领导及有关部门提出,能否在已基本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