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艺术品,我们往往认为它们是被静态摆放的,但艺术品在成名前往往有着非凡的流浪之旅——常常伴随着神秘与历险,它们或许被盗窃、掠夺、成为遗产中的被争夺之物,有的甚至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革。 本书以时间轴串联,带领读者踏上诸如《阿诺菲尼的婚礼》《镜前的维纳斯》等世界名作的流浪历险之旅。在这趟颠沛流离的旅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
尤伯鑫,上海市越剧院原院长。作者长期供职于上海越剧院(曾在艺术研究室工作,后任党总支书记、院长),多年来就袁雪芬“新越剧”实践、四大经典剧目创作、艺术家表演艺术成就、男女合演及青年演员培养等课题进行探讨、总结和研究,写成一批文章发表于中央和省市一级报刊。本书为作者多年撰写的越剧艺术评论与越剧艺术家艺坛生涯回忆文章的结集
陈瑜,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在研究生学术能力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开展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和电影史研究成为制约电影学专业水平的关键问题。本教材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之一,依托《影视论文写作与规范》,通过精选当代中国活跃于电影研究学术 舞台的专家学者的名篇佳作,通过“作者自述”和“专
《十四家川派新人传薪古琴传谱精选》实选川派著名前辈古琴家及当今成就宏博的中青年古琴家之演奏、传播、教学精曲,共十四人,三十操。此三十操琴曲均源自前世先贤遗训之作,包括清《稚云琴谱》(1849)、清《荻灰馆琴》(1853)、清《百瓶斋琴谱》(1856)、民国《沙堰琴编》(1942—1948)等,体现的是传承规律、宗源与再
长江流域剪纸是在长江流域广大农村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最具有本土文化代表性的非物质遗产。长江流域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藏。从青藏、云贵、巴蜀到荆湘、赣皖和吴越,长江流域不少地区的剪纸已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江流域剪纸在
《中国艺术设计年鉴2024-2025》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主要收录美术作品、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新媒体创作和学术理论研究六个方向的作品与研究论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良好效果。本书旨在展示我国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当代艺术设计界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艺术设计类文献图书,其承载着中国设计创作优秀艺术作品的历史,激发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博大精深、风格独具,本书历时3年多,在考证大量古今资料的基础上,绘制精美插画近800幅,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秦腔、昆曲、汉剧、粤剧、梆子、晋剧、川剧等多种戏曲,分别介绍了不同戏曲的特色和声腔体系、经典行当角色、表演服饰等细节内容。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
本教材共分为六章,从基础概念到前沿趋势,全面解析品牌形象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市场调研策略、基础视觉元素、拓展应用场景、提案展示技巧,以及经典案例剖析,融入产教融合实践,如乡村振兴项目、文创品牌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的规范流程、实施步骤与系统逻辑。本教材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深度解读丰富案例
本书以品牌形象识别设计的基本原理入手,在对品牌识别设计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将系统阐述品牌设别设计的基本常识和设计方法。本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从设计实际出发,对品牌识别设计中的一些实际操作的基本问题做从原理到实际操作方法的系统介绍;将品牌识别设计从僵化的手册制定解放到以品牌塑造为主导的整体视觉设计上;除了经典案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