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是东中国海上的一串珍珠,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极具战略价值。从历史上来看,琉球长期作为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富庶繁荣,自明朝起即被誉为“万国津梁”。明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国与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成了中国的藩属国。清朝继立,琉球国延续了与中国的朝贡、藩属关系,长达500多年。在朝贡体制下,琉球国派遣留学
古代河东地处黄河东岸,南屏中原,西扼关中,汉文帝称之为“股肱之地”。得历史之重,地利之便,汉末至隋唐,这方不大的土地上,名流俊杰灿若星汉,诞生出多个世家大族,如裴家、柳家、薛家、张家、王家、卫家。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值得以现代眼光向后人解读。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古河东的地域形势,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解析河东
钱满素作为美国文明的研究大家,凭借与中国读者共享的知识背景、思维习惯、社会关注和现实考量,用读者熟悉的文字来介绍美国文明要点;从中国人的角度观察美国文明的发展,并以自己深厚的专业学问基础进行解读,看到一些美国人身在庐山而看不到的真面目,帮助读者“知己知彼”更加深刻地认识美国这个国度。全书分为三册,作者从不同侧面描摹了美
本书意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专题式的研究,选取唯物史观的若干基本理论范畴作为观察视角,透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即从生产力、所有制、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社会形态、民族问题等不同维度,还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者接触、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范畴,并由此构建中国历史理论的过程。这种专题式的
《明清才子传笺证·第四卷·明代诗文编(万历—崇祯)》由罗时进、何诗海主编,以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的重要文学家们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传等基本史料的精密考证,为我们建立起了一座明代文学家事迹资料的宝库。本书不仅涵盖了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家,而且其中不少才子都是过去研究中的盲点和空白点,因此
《明清才子传笺证·第九卷》为施耐庵、罗贯中、瞿佑、何良俊、吴承恩等六十九位明清小说家立传,通过对明清小说家的生平进行整理和研究,考实生平行履,梳理文学交游,究明文献根据,著录创作文集,厘清文本存佚。本书将重要而杰出的明清小说家遴选出来,以之为坐标,脉络性地勾勒出明清文学发展的状态,显现出明清小说创作出现的繁荣现象和达到
《明清才子传笺证·第六卷·清代诗文编(康熙后期—乾隆)》由罗时进、凌郁之主编,以清朝嘉庆至道光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们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传等基本史料的精密考证,为我们建立了一座清中后期文学家事迹资料的宝库。不仅涵盖了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家,而且其中不少才子都是过去研究中的盲点和空白点,因
明清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作家众多,创作繁富,特色鲜明。作家生平行迹的资料发掘、考索,是文学文献整理的最基础性工作。本书遴选明清时期重要而杰出的文人,并通过考索正史、传记和文集、文论、档案、方志、碑传、行状、家集、社集、谱牒、学案、笔记、日记,以及科举文献、宗教文献、出土文献、海外文献等相关资料,为文学
《明清才子传笺证·第八卷·清代诗文编(咸丰—宣统)》由张剑、马昕主编,以清朝咸丰至宣统年间的重要文学家们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传等基本史料的精密考证,为我们建立起了一座清代后期文学家事迹资料的宝库。本书不仅涵盖了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家,而且其中不少才子都是过去研究中的盲点和空白点,因此
《明清才子传笺证·第三卷》为孙一元、徐渭、李攀龙、杨慎等明代正德至隆庆间的百余位作家立传,充分挖掘史料,考实其生平行履,梳理文学交游,究明文献根据,使“传记”与“笺证”合为全璧。不仅利用明清两代史传、方志、碑传、笔记、谱牒、学案以及宗教文献、出土文献、海外文献,而且充分重视近年来海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度挖掘,辨析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