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社自组稿。广阳城墓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自2009年开始对该墓地进行了多次发掘,本报告公布了2018年的部分发掘成果和2019年的全部发掘成果,包含各时期古代遗迹近400处,其中以两汉墓葬为大宗。出土了大量的陶、瓷、铜等不同质地的文物。这些发现完善了房山区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增添
《春秋学研究》由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与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编,为国内首本以春秋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辑刊,此为第四辑。此辑共收文章16篇,分5个栏目:公羊发微类4篇,三传通论类4篇,春秋学史类6篇,书评书讯1篇,典籍整理1篇。30余万字。此辑所收文章论题较为新颖,如春秋配偶等级制度、黄仲炎《春秋通说》、胡铨《春秋集善》、道南《春
此辑收录十七篇论文。内容涉及中华传统祭礼,儒家让的文化,春秋执政卿的文献意义,《庄子·人间世》的几个疑难问题等研究领域。如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的《中华传统祭礼封建迷信说辨疑》、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李小成的《<周易>所见器物考略》、北大哲学系郑开、马卓文《黄帝书:源流考证与学派归属》等文。作者均为该研究领
《河朔访古记》是元代学者廼贤(又作乃贤)撰写的一部记录、考察华北地区历史、古迹的著作。原书已佚,今本系乾隆时期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入《四库全书》(现存有文溯阁、文津阁、文渊阁三种抄本)。此后刊本有《真意堂丛书》本、待学楼本、《完诚山阁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等,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文澜阁《四库全书》本。今传各本,均
刘整在宋元之际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军事将领,他先后由金入宋、由宋入元,其一生经历了宋元战争中绝大多数的重要事件,成为南宋降将仕元的典型代表。本书以刘整一生事迹为主要线索,对其经历的宋元战争进程中的若干历史阶段和重要事件进行研究。本书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注重对历史细节的考订,利用零散、有限的史料对诸多模糊不清、晦暗不明的问题
《水下考古》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面向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业性辑刊,此系第五辑,本辑侧重收录了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的简报,同时还有关于古代航海、港口,以及航海文化相关的研究性论文。近年来,水下考古研究获得了极大进展,很多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纷纷铺开,本书就是这一情况的反映。可以说,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反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元史研究室合力打造的室刊,集中展示历史所上述研究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每期并邀约业界知名人士撰写专稿,内容集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史为一体,举凡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有专论,以大历史、大视野的角度对中国古代进行全面考察
本书以瑶族的朝踏仪式与文献为对象,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资料整理分析立论。朝踏为平地瑶祀神仪式,因地处南岭走廊中段湘、桂毗邻区的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与江华瑶族自治县保留有较为丰富的朝踏仪式和文献资料,作者特选择此三县作为主要的考察地点,重点对朝踏的仪式过程和歌本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研究,内容扎实,图文资料丰富,对构建多
本书以商周族群迁徙与早期地名、国族名变迁为研究主题,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尝试确立探索商周时期族群迁徙的研究路径,即利用典籍与出土文献中直接和间接的叙事性文字、隐性的地名线索、带有传说性质的族群谱系和人物遗迹、考古学文化遗存及出土信息明确的族氏铭文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第二部分从语言学和历史学角度,首先考
本书主要收录湖北江陵九店墓地56号墓、621号墓出土的竹简,前者出土简205枚,内容与称量农作物及数术有关;后者出土简均为残简,从内容来看是古佚书。九店楚简是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资料。书稿针对九店楚简的内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吸收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整理原文释文;二、择取释文中的重点与相关文献进行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