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在徐建融的人生中,得到多位前辈的提携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位:王伯敏先生领他入传统书画的专业圈;王朝闻先生给他提供了展示自己专业能力的最好平台;谢稚柳、陈佩秋先生则对他的学术、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或直接写谢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一直处于相比于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严峻、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和碰撞、价值观念的变更、美术教育的普及、国难的压迫等,使得中国画的生存面临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困难性
徐梅坤(1893—1997),曾用名徐行之,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当选上海印刷总工会委员长,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组织并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39—1942年在昆明创办民生印书馆和南方印书馆。后至重庆,接受周恩来的建议,留在党外从事进步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
本书为了解维京时代提供了一个迷人的全新视角,传统的维京人历史以英格兰为中心的描绘话语,实际上只展示了维京世界很小的一部分,作者打破这一限制,为读者呈现维京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的庞大贸易和征服网络。以一颗由红玉髓制成的小珠子为引,从发现它的英格兰墓地追溯至它的起源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作坊,读者的视角从西欧转向北欧
本书以康有为向清廷多次上书以及代大臣草拟折稿为主要线索,深入探讨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原委与进程,阐明并重新评价了康有为与维新派的变法思想和活动,特别注意当时的政治事件以及各个派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场景宽广而激动人心的政治画卷。作者孔祥吉徜徉在档案的海洋里,挖掘大量珍贵的一手材料,不囿于权威、传统之说,力求
本书是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科研项目“秦岭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的结项成果之一,本书是上册,对陕西段的秦岭文化遗产资源按照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窟寺和石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大类进行实地调查后,分类撰写。古遗址资源包括:远古洞穴遗址、聚落与城市遗址、矿冶遗址、军事设施遗址
本书系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2年是沈曾植逝世100周年,为纪念这位国学大儒、书法大家,嘉兴于2022年11月举办了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嘉兴市文联主办,嘉兴博物馆、嘉兴市文保所、嘉兴市书协承办,嘉兴南湖学院支持。研讨会收到了众多沈曾植学者和高校学生
本书主要记录了桐乡市亭桥集镇和亭桥村的人文历史、集镇的兴衰变迁、村庄的发展变化。作者通过百余次走访、对村里上百位老人进行访谈,梳理并记录了亭桥村和亭桥集镇的历史沿革、村庄水系桥梁、地理风貌、村里人家的变迁、村里人的故事、自然村庄的变迁、村里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具有当地特色的种植养殖及其演变、曾经流传于村的民间故事家族
本书是知名文博专家及文博工作者的文博类论文集,共17篇,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文物乾坤,共3篇文章,从文物视角研究了各博物馆馆藏文物;第二篇章为遗迹掠影,共6篇文章,从镇墓兽艺术风格、凯里安抚司、史壩古渡、三苏祠等着手研究;第三篇章为遗迹掠影,共6篇文章,着手研究如非遗音乐、合江安乐山城遗址、广汉狮象村南宋石室墓等考
本书是一本文集。西方与日本学术界对东南亚的研究历史悠久,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泰国和东南亚研究智库建设定位准确,研究水平高。本书系统地译介国外高校及科研院所有关泰国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背景文献资料与最新的学术动态,以吸收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本书包含11篇文章:《二十世纪泰国文学作品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