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水毁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整治建筑物的水毁类型及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重点研究不同结构型式的丁坝的水力特性及水毁机理,深入分析了整治建筑物破坏与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的关系,给出了整治建筑物水毁监测及修复技术措施等。这些研究成果发展和完善了航道整治整治建筑物水毁模
本书以大连港——东北腹地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调研单位提供的数据,运用Mapinfo空间数据分析、相关分析、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指数平滑、灰色预测、灰色关联度等定量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政策及规划材料,按照过程——格局——机理的研究思路,阐述大连港——东北腹地系
本书由海峡两岸和香港专家编撰而成,耗时长达7年。本书共180万字,450幅图,分上、下两册,萃取160种资料点校而成,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针经导航之空前大全集,其中有从未刊布过的东海、南海针经近20种,包括钓鱼岛、南海诸岛的原始记录,如迄今所知载钓鱼岛的《(洪武)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近年发现的《明代东西洋航海图》
本书内容包括:船舶法定检验、法定检验种类、检验文书与档案、船体基础、稳性和干舷、船舶设备、乘客定额核定、船用柴油机齿轮箱的构造原理、主机及机舱布置等。
本词典原始资料来源于IHO网站上的维基英文版《海道测量词典》,资料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收录词条5315条,涵盖测量、制图、航海、天文、气象、水文等各领域的名词术语。
本书收集整理了2011年至2012年部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包括:南非“1·1”“津泰”轮自沉事故调查报告;福建“2·18”“鑫源顺6”轮沉没事故调查报告;广州“7·25”“海洋石油699”轮沉没事故调查报告;马鞍山“8·16”“马和渡104”轮沉没事故调查报告等。
本书以港口群资源整合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基本理论,研究了港口群资源整合的内涵和一般模式,分析了资源禀赋对港口群资源整合的影响机制。书中基于生态位的基本理论,构建了港口群系统生态位的结构模型,分析了港口群生态位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并对港口群系统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本书围绕着国家发展内河水运和发展物联网的两大战略,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内河航运领域应用的总体研究。经过需求调研,分析船联网的用户主体及其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并进行业务架构和功能架构设计;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的总体架构和技术架构;提出船联网信息服务的高效管理机制与全面保障措施,建立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同时,
本书主要包括天然径流航道、沿海及潮汐河口航道、枢纽上下游航道、运河航道、湖区桥区和内河进港航道、航标工程、整治建筑物的设计等技术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现场调查、调查结论的技术要求和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的编制规定等内容,共分6章20节和2个附录: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现场调查;调查结论;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