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和掌握科研团队多样性与科研成果创新性间的关系,为我国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策略和建议,具有重大意义。本书从人口、任务和行为三个维度出发,选取性别、民族、机构、学科、主题、领导力等共11个特征,构建科学团队多样性指标体系。并从“创新的产生”、“创新的扩散”和“创新对现有知识结构改变”三个角度,将科学文献创新划分为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使大学与社会深度融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双一流”建设高校率先打破与产业界人才培养的“边界”,实现与企业、政府、行业组织等多元利益主体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且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本书选取“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如何通过机制设计破除多方协
本书获得哈佛大学“教育与社会”好书奖、中国大学出版社畅销书奖一等奖,是一本在国际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畅销书,已被翻译成10余种语言出版,曾引发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大讨论,被誉为“教学的革命”。 本书是对不同大学和各个学科近百位卓越教师长达15年观察研究的总结。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本书为我们描绘了精彩教学的典范,举出了学生
本书由《意林·作文素材》团队精心打造,所选素材丰富多样,妙趣无穷。根据2025年高考作文命题新趋势,内容按照高考作文方向分为“时代热词、青年观察、社会发展、认知思辨、品格与处世、情感体验、榜样力量、文学素养”八个部分,每章又分若干个主题词进行分类汇总,每部分既有对标真题、观点助理、备考关键词解读、观点助力、备考方向、写
《绿土》文丛,源于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的内部文史专刊《绿土》报。《绿土》报创刊于1995年8月,自1997年开始,《绿土》报便致力于发表文史类文章,至今已刊发700余篇、300万字。《绿土》文丛便是从中精选而成,包括《那时信札》《那时书刊》《那时文人》三册文集,每册60余篇文章、20万字。《那时书刊》聚焦于《文学周报》《
《绿土》文丛,源于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的内部文史专刊《绿土》报。《绿土》报创刊于1995年8月,自1997年开始,《绿土》报便致力于发表文史类文章,至今已刊发700余篇、300万字。《绿土》文丛便是从中精选而成,包括《那时信札》《那时书刊》《那时文人》三册文集,每册60余篇文章、20万字。《那时文人》聚焦于鲁迅、茅盾、郑
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该院70年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的综合性著作。全书以“前言”开篇,系统梳理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的整体发展脉络。第一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70年纪实”详实记录了机构的历史沿革与重要事件。第二章“近十年重要考古发现”重点展示了研究院在红山文化、河套地区聚落考古、辽上京遗址、裕民文化等一系列重大考古项目中
元代成书的《熬波图》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记录最系统详细的海盐生产典籍,这部重要典籍长期不为学术界重视,至今未做基础性的整理与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盐业考古的兴起,沿海各地的古代制盐生产作坊遗址不断发现,很多出土遗存与该书的记载相似,该书无可取代的研究价值日益突显出来。本书稿以《熬波图》的全面整理研究和校勘释义为核心目的
本书收录了出土于保定地区的明清民国时期61方墓志(另有未见拓片与录文的墓志11种,编入“存目”),详细著录了每方墓志的出土地点、出土时间、规格尺寸、行款、存藏情况、现藏地等基本信息,以及介绍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录文对墓志释文进行了校补,注释对墓志文本中重要的字词、职官、地理、人物、典故和
本书收录了出土于保定地区的东汉至元代的90方墓志(另有未见拓片与录文的墓志7种,编入“存目”),详细著录了每方墓志的出土地点、出土时间、规格尺寸、行款、存藏情况、现藏地等基本信息,以及介绍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录文对墓志释文进行了校补,注释对墓志文本中重要的字词、职官、地理、人物、典故和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