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构建我国农村小型金融组织“适应性”成长模式的思想体系,通过逻辑和理论深化,设计“适应性”成长模式的实践框架;对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十多年来的成长经验和问题进行剖析,但又不局限于对“问题”和“现象”本身的分析;透过这些问题的表象,探索农村小型金融组织的新型成
票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实物凭证,记载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特点。《近代贵州票据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记录了近代以来,偏远地区的贵州经历的票据近现代化历程,揭示了贵州社会传统票据与现代票据、全国性票据与地方票据杂糅共处的特点,阐述了各种票据在贵州社会近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近代贵州票据发展与社会变迁研
本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金融机构利益冲突经济学为基础,以中国新兴金融市场为背景,结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特殊性,系统研究了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基金家族内部利益输送问题,并对IPO配售中基金家族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输送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2016中国财政发展报告》是基于可逆性检验有效意义上的公平视角(区别于一般的差距缩小或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概念),本研究就转轨经济中的财政公平做出探讨。研究分四篇:一般预算收入的公平性、一般预算支出的公平性、政府性基金的公平性以及隐性收支和公债的公平性等。加上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和财政发展的第一篇,本书共包括五篇。
本书是年度报告《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的报告,主题为“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本报告聚焦于人民币国际化新阶段的宏观金融管理问题,对人民币加入SDR后的宏观金融政策调整及其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国内宏观金融风险展开分析,包括汇率波动和汇率管理,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银行机构国际化风险和实体经济风险等
本书分为基础篇和高级篇两大部分。基础篇通过Q&A的方式介绍了MATLAB的主要功能、基本命令、数据处理等内容,使读者对MATLAB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高级篇分为20章,介绍了MATLAB结合具体量化投资的相关案例,包括MATLAB处理优化问题和数据交互、绘制交易图形、构建行情软件和交易模型、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都拥有非常发达的金融市场,但经常账户的失衡状况迥异。而金融结构与银行集中度的视角可以与现实更好地吻合。中国、德国、日本为银行主导与高银行集中度国家,经历经常账户顺差,而美国、英国为市场主导与低银行集中度国家,经历经常账户逆差。上述观察是否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成立?如果成立,金融结构与银行集中度影响经常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政府治理改革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路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研究--基于中英经验的分析》是中英合作项目“中国与英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成果,由中英双方专家共同撰写。中方王浦劬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在梳理既有文献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省成都
《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1951-2010)》主要从经济史学的视角,通过对新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考察和专题性研究,把新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历史主要分四个阶段:1951—1957年按照合作制要求普遍建立时期、1958—1979年合作制遭到破坏时期、1980—2002年恢复合作制的改革时期、2003—2010
本教材包括货币、信用、银行和金融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货币内容是全书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信用内容包括2章:第2章讲述信用的本质与形式等信用的基本范畴,第3章讲述利息与利率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第三部分银行内容也是2章:第5章讲述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等内容,第8章讲述中央银行的产生、性质、职能与业务。第四部分金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