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一级导演尹大为近年来导演的10部戏曲电影体会文章的结集。分为每部电影的导演阐述及拍摄不同剧种的戏曲电影论文和随笔。作者从2009年开始的第一部戏曲电影《小周后(粤剧)》到2022年的戏曲电影《云海谣(锡剧)》,共导演了10部戏曲电影,包括的剧种有粤剧、锡剧、评剧、滑稽剧、眉户剧等。书中还收入了尹大为导演在拍摄
本书是国内首部从国际传播视角解读纪录片创作的高校教材,内容涵盖在国际传播视野下重新认识纪录片、西方纪录片创作观念的变迁、中国主流媒体纪录片的创作类型、纪录片创作元素解析、纪录片国际化团队构成与选题策划、纪录片拍摄、纪录片剪辑、纪录片的市场化生存共八章内容,为当下纪录片创作提供更为国际化的视角,助力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共收录12篇论文。这12篇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截至建党100周年我国红色动画的发展历程,为未来红色动化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颂扬领袖人物、少年英雄、军人英雄、新时代楷模等的动画红色作品,以生动精妙的造型语言、二元对立的情节模式和主流价值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动画艺术的叙事拓展空间和英雄角色的形象塑造魅力。
本书以我国法治题材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分为“法治题材电视剧的理论界定及其文化价值”、“中国法治题材电视剧的文化语境”、“法治题材电视剧的主要类型和文化特征”、“法治题材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市场化背景下法治题材电视剧文化价值的背离”和“法治题材电视剧的文化使命”六个章节。在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的体系中,从法治的角度研究法治
“流衍宇宙”首先是指科幻创意通过工业化制造出强大的意义链,让人们因此开阔眼界,甚至相信真的存在各种相对于现实世界的另类世界;其次是指科幻创意引领工业化本身,让人们通过所能运用的各种**技术营造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最后是指科幻创意通过引领想象力消费提高公民的创新素质,并且丰富了美学理论。
本书从中国电影发展120年回顾开篇,分析、解读了新时代具有不同类型、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电影6部,并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路径。本书一共八章,第一章:中国电影发展120年回顾;第二章:《战狼2》:不是岁月静好而是有人负重前行;第三章:我命由我不由天欲与天公试比高;第四章:《我和我的祖国》:命题式献礼片的新突破;
本书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动画艺术实践转向研究专著。本书以后现代主义语境影响下的动画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方面的内容探索:一是对于后现代主义语境动画艺术发展历程进行渊源追溯:二是针对后现代语境下动画形态建构与实践机制的进行了系统地思考;三是辨析后现代主义理念驱动下动画艺术实践观念的重要转向。本书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语境的勾
本书建构以“文化自觉”为基本理念的传播体系,将传统文化置身于“民族化”与“全球化”的语境当中,重新审视当代陕西影视文化发展的历史新坐标,在多元共存中突出民族文化主体精神,为促使陕西影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有力支持。
本书聚焦美国影视剧创作团队中的“创剧人”,对国内现有的美剧研究有补充作用,也对中国电视剧创作机制的革新与实践发展具有参照价值。该书以美剧创作团队中的“创剧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探索集编剧与制片职能于一身的创剧人制度的独特之处及其相对优势基础上,剖析其对于美剧创作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书从上海电影发展史本体角度出发,将1945-1965年间上海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通过对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电影等隐形与显性话语符码体系研究,基于中国大历史维度,历时性思考、探究这20年上海电影影像叙事理念、时代主题、共名与无名景象、产业机制、类型特征、集体文化症候、国族想象、社会情绪、符码形态、传播格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