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相结合为出发点,考释疑难古文字,在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的释读上取得很多突破;探索楚简帛与传世文献的异同,对典籍加以校勘、订误、疏解;寻究《尚书》在早期的流传及后来的变异;详尽列举新近公布的楚地战国简帛与传世文献可对照的所有文例。研究成果所用材料丰富详尽,论证有深度,范围涵盖广,既扩充了旧有知识体
本书运用时下流行的“古典学”方法论,将它作为打开李叔同“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宫墙的一把入门钥匙,对身处晚清民国复杂时代的李叔同的古典文学艺术加以探究。希望通过深入探究走进李叔同生活的时代,走近李叔同的心灵与古典文学艺术世界,尽量了解和认识原生态的李叔同;二是尝试运用“古典学”的学术方法,探究身处从古典时代到近现代文明转
本书由浙江师范大学慈波教授校点,是对清代著名藏书家胡宗楙著述的首次系统整理。本书的出版,清代出版文化史、文学、文字学及程朱理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书收录胡宗楙所撰《段注说文正字》二卷、《说文隽言》不分卷、《永康人物志》五卷、《胡正惠公年谱》二卷、《张宣公年谱》二卷、《昭明太子年谱》一卷、《金华经籍志》二十四卷外编存疑
本书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之一种。是围绕清末时人发表的对清朝与李氏朝鲜的宗藩关系、李氏朝鲜的属国地位、中国驻朝代表袁世凯、李氏朝鲜新开商埠等方面的看法的相关资料汇编。包括《晚清中国与朝鲜》的译注及英文版、1888年9月22日《中国时报》的相应报导、1888年12月7日《北华捷报》对德尼的采访、888年穆麟德对《晚清
《优游论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的论文自选集,书中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国秦汉时期诸多关键政治议题,其学术价值首先体现在观点创新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战国秦汉政治史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本书旨在深化对战国至秦统一、秦末到汉初、西汉末年到新莽、光武中兴、东汉末年的分裂等几个关键历史阶段的根本大局演变的政治史的研究。对
书稿著录先秦到清代的《孝经》学著述七百一十五部,民国以来的著述和谶纬文献不予收録。资料采録于历代公私藏书目録、史志目录、地方文献目录和相关专科目录,清代部分则主要参考了《清人著述总目》(未刊稿)。历代《孝经》文献,凡经著录,不论存佚,皆予收录。只收录著作,单篇文章一般不予收录,旧目曾予立目者除外。编排顺序大体以作者时代
本书收录李光地《孝经全注》、任启运《孝经章句》,贺长龄辑注、傅寿彤述《孝经述》,丁晏《孝经徵文》、《孝经述注》以及洪良品《古文孝经荟解》《古文孝经别录》六种清人《孝经》注说。李光地《孝经全注》一卷,以道光刻本为底本;任启运《孝经章句》一卷,以道光十六年刻本为底本;贺长龄、傅寿彤述《孝经述》,以同治二年刻本为底本;洪良品
本书聚焦于数字化与全球化语境下的策展教育与实践创新,以校企联合教学为特色,在体系结构上兼顾理论深度与操作路径,既回应了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探索设计与策展的交融新方向。作为北京市优质课程配套教材,本课程以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为核心媒材,借助分形、对称、双曲几何等科学与艺术交叉
本书聚焦高考英语核心词汇(2000词),打破传统单词记忆模式,以"故事+图解+测试”三维模式助力学生记忆单词。精选核心词及拓展词并以故事串联的思维导图形式展现,每个词汇都配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配套高效的词汇测试软件,让学生的单词记忆过程变得快乐轻松。作为《图解高考英语核心词汇》的简版书,本书旨在介绍北师大蒋挺教授独家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历史,探讨了以文研所为主体展开的现代学术活动,呈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揭示了文研所在中国现代大学建设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