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富兰教授的《江南风俗图录(1840—1949)》(全十卷),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时间跨度为1840年至1949年,全书约150万字,收录中国清末民初南北各地老照片2500幅左右,用图说的方式记录了中国近百年社会生活变迁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描绘了一派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以风味饮食、服饰冠履、
《文明世界的魔法师》一书选取巫觋祭祀等宋代民间传统习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地域宋代民间文化形态的差异和特点。作者结合其多年专业研究成果,以宋代巫风为切入点,通过特定群体研究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寻这一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群形成的成因以及其发展脉络,从挖掘出宋代的社会特征和文化特质。书稿在解读宋代民间习俗的同时
本书是一部介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民俗风情的文化类图书。全书分为山水、资源、遗存、文化娱乐、生产生活、风俗六个篇章。山水篇主要介绍宁城县的山脉、水系和水利设施,资源篇主要介绍宁城县的矿产、植物、动物、特产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遗存篇主要介绍宁城县的文化古迹、文物情况,文化娱乐篇主要介绍宁城县的文化活动和传统游戏,生产生活
这是一本专门给孩子讲解文明礼仪知识的第一本启蒙书。目的就是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知识,提高幼儿素养。书中重点选取了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所需要用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运用精彩的小故事向孩子们介绍各种文明礼仪知识和这些礼仪的由来,不仅让孩子们了解礼仪的发展过程,还教会孩子们如何将这些文明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有礼貌
本书是贵州省和孔学堂的重大项目成果,共分9章,精选家礼相关图片100多幅,系统研究了家礼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传统家礼的起源和演进、传统家礼的类型与通礼究、传统冠礼与婚礼研究、传统丧礼与祭礼研究、传统家礼的传承载体与教化方式、传统家礼的功用与历史影响、传统家礼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开发利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作为祖先留下的巨大精神遗产之一的“中华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在如今的文化大洪流中,我们要在对外来文化取精华、去糟粕的同时,坚守、传承、宣扬中华传统文化。本书分别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
本书是关于佛山秋色各种民俗的研究专著。着重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秋色民俗研究的重要意义、历史渊源、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条件、地方文化内涵、传承与创新等内在的民俗发展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在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上做了进一步系统性的挖掘、梳理,试图在尊重民俗发展的基础上,探索更清晰地历史条件和内在的逻辑性的发展。
本书适合6岁以上儿童阅读,本书用发生在少年儿童生活和学校中、贴近生活又轻松活泼的小故事,为小读者讲述在社交中“知礼仪、懂教养”的重要性。本书选取当下受到孩子欢迎的漫画形式,通过情景再现,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漫画、幽默风趣的形象、轻松活泼的文笔,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礼仪和教养对成长的重要性。本书还设计了文化拓展版块和互动版块:
本书为“旅游管理专业”系列丛书之一。此教材是以职业礼仪为主要教学内容,充分展现礼仪于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旅游行业当中的意义。本教材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来打造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平台,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每个章节的纵向关系,利用多种案例的深入解析,让学生对礼仪知识点的横向联系,能够使学生有体系、有内容的学习并领会。教材中运用二
《汉语称谓词典》全面搜集出现在汉语传世文献中的称谓词,旨在反映汉语称谓用词的历史面貌和演变关系,全书共收录42000多个词目。全书按词目的音序排列,同一词目有不同意义的,再按意义分别立项,列有53000多个义项。每一义项下都列举书证,在多个历史时期使用的称谓词,选择不同时期的用例,以显示它的历史性。各义项之间,也根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