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依据,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旨在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
本书由社会关系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的基本内涵、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传统观念的变革、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现代性反思理论的对话、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五章构成。五章内容紧密围绕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这一核心问题,层层递进,既有纵向的思想史梳理,又有横向的理论分析和比较,既探究了马克思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理论界将这些重要的谈话与邓小平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之为“北方谈话”。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
本书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专题选编本系列之一,目的是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的形式,满足广大读者多层次的需求,本书共收录马恩论著汇编22篇、书信选编9篇,论述摘编7条;列宁论著汇编19篇,书信选编6篇,论述摘编4条。其中所收的文献均采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新版本的译文,从采用统一的编辑体例,系统地
慈善事业不仅是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润滑剂,而且也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一环。由于制度环境是影响慈善组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激发慈善组织活力,促进慈善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这种制度环境既包括正式制度环境,又包括非正式制度环境。本书运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案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湖南省
本书通过对文本原意的深度耕读,提炼经典作家的思想精粹,进而或从思想史、或从争议论点、或从现实效应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马克思的思想图景与强大魅力,力图还原其原初语义。本书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它的写成是马克思唯物史观萌芽前的最后一个有决定意义的步骤。这部著作的重
本教材是融媒体教材,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编写理念,以实现和满足学生的发展为需求。每一专题均配有习题、阅读材料等内容,同时针对教材中的部分难点,设置了图片、动画、讲解视频等二维码资源,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便捷、快速地获取对应辅助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专题一劳动创造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史研究丛书》之一种。该套丛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整理与研究”的结题成果,该项目已于2018年在国家社科规划办顺利通过结项。本书从历史演变历程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分为十章,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
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从早年加入英国共产党,再到迁居美国,尽管时代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阐释,并充分运用其中的核心概念、阐释话语和价值观构建了德性理论。本书借助思想史解读、文本解读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充分阐释麦金太尔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显性到隐性的“两种形态”,以及理论话语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构成了中国伦理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理上对其总结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本书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伦理思想和学科建设发展成就为研究对象,在对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