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站桩养生著作,全书以作者随意拳站桩创始人王芗斋习练“基本桩”的经历为切入点,细致回忆了王芗斋与作者一家四代人的交往,以及意拳核心的“基本桩”的练法,同时对自己六十余年习练站桩的经验做了总结归纳,并以生动而亲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对练拳中的许多问题都有指导意义。作者家与王芗斋家是世交,王芗斋曾在作者家中居住数年,还曾亲
李经梧(1912—1997),20世纪中国一代武术大师。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80多年,经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商人到武师的转变,如水流随势,坦然应世,从极显到隐于北戴河,皆波澜不惊;本是民间拳师,却积极协助政府推广简化太极拳,突破门户之见,把《太极内功》公之于世。本书收录李经
本书是作者习练意拳近40年的体悟总结,对站桩、走摩擦步等习拳方法做了细致、系统的阐释。作者学拳于两位舅舅(窦世明、窦世成是王芗斋先生的入室弟子,被人们称作“大窦”“二窦”),对意拳有着独到的认知,尤其对放松以致松空、提肛以令筋膜腾起、调息唤醒深层筋膜、以意念引导默练“八门五步”等站桩的具体方法进行阐释解读。本书内容突破
本书从“什么是十二段锦”“为什么练十二段锦”和“怎么练十二段锦”三个角度出发,对十二段锦的起源、发展和习练要领进行了介绍,对十二段锦的健身作用进行了解析,对十二段锦的基本功与功法套路的练习方法进行了讲解。在功法套路的讲解部分,本书不仅通过真人连拍图结合文字说明的方式对动作步骤进行了展示,还对功法演练的基本要求、功理作用
本书从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个视角,阐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起源、特点、价值、现状与特征,对山西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个案研究,探索未来民族传统体育的挑战和发展态势。以学生发展、强身育人、文体艺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技能习得等协同发展之路来构建全书的总体框架。本书
此书挖整的是武当秘传软、硬之功。其软功柔而不散,其硬功刚中有柔,独具特色,自成一家。武当,是仅次于少林的中华武术名宗。武当武术独特的立意理论与练法、劲法,可谓独树一帜,名扬武林,在武术爱好者的心目中,常被视为“武学秘境”。本书文字,主要约请武当传人,策划、撰写或提供资料,再经全国几大著名武术院校的专家教授审阅、定稿。另
本书专讲技击点穴,披露武当秘传的一套点穴术。武当派注重内劲,柔中带刚。点穴术与一般武术不同,它是根据人体气血“子午流注”理论,创造的一种精密技击绝学。本书主要包括认穴、寻径、考问、功劲、初试、合演、绝招七个章节。
少林螳螂拳也称少林罗汉短打螳螂拳,亦称通臂螳螂拳,为明代少林寺福居禅师所传,后由北京白云观阎万修(阎玉青)从山东省分别传至河北沧州地区及山东半岛地区。在山东境内经升宵道人先后演变为梅花螳螂拳、太极螳螂拳、七星螳螂拳等流派。在沧州经阎万修(阎玉青)、恩善耆,大白兔村以杨俊谱杨以通臂螳螂拳少林螳螂拳传承至今。少林罗汉短打螳
这是一本介绍武当山道教本山拳武当太和拳的实用教程,也是作为湖北省一所普通高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当武术校本课程教材。2006年5月,武当武术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而武当太和拳是《名录》中优秀的拳种之一,属武当武术基础性拳法。拳套简单朴实、难度适中、易教易学,适宜个人和集体习练。此拳曾
中华武术其源也远,其流也长,其博且大,其精且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武当内家拳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击术独树一帜,尤以打穴为擅长。本书内容大多摘自古本秘籍,专讲打穴,介绍了内家古传打穴手、武当天罡打穴手和字门地煞打穴手三部分内容。内家古传打穴手脱胎于内家拳原传打法,从中选取了十二势用于打穴;武当天罡打穴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