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者二十余年来与其团队一同走访各地专家学者,参加大量的学术讨论会,并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累计考察了数百个考古遗址,行程近二十万公里,由此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该书稿依据考古发现描述中华现代人类的兴起过程和中华文明演进过程,展现了中华人类的起源及迁徙路径,以及文明演进过程中不同的考古文化形成过程及六大文化谱系。
本书是为配合三峡库区建设于2002~2006年六次对重庆云阳县大地坪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专题报告。大地坪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代、商代、两周、两汉、六朝、唐宋、明清等时期的地层、遗迹和遗物,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存和人工栽培水稻的发现弥足珍贵,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代、商代可复原陶器的类型多样,数量甚
唐宰相韩休夫妇墓墓葬形制完整、纪年明确,墓主曾为玄宗朝宰相,其子韩滉为德宗朝宰相。墓葬资料一经刊布,便引起了学者、公众的广泛关注。本书对唐宰相韩休夫妇墓考古发掘资料进行全面客观地刊布和介绍,包括墓葬形制、随葬遗物、墓葬壁画等内容,辅以大量线图和高清照片。
连云港海州张庄墓地共发掘清理墓葬74座,出土文物540余件套(不含标本)。墓葬时代涵盖汉代、五代至北宋、明清,以汉墓及五代至北宋墓为主。海州张庄墓地墓葬时代明确且延续时间长、墓葬规模较大且分布密集、墓葬形制特殊多样、出土器物种类丰富且价值较高、墓葬建筑工艺脉络清晰。不仅在连云港地区属于首次发现,在苏北鲁南地区也不多见,
本书是顺义区南法信A地块考古发掘报告。2016年7~8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顺义区南法信A地块建设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80平方米,清理唐、明、清时期墓葬90座,出土了陶、瓷、金、银、玉、铜等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该批墓葬的发掘与整理丰富了顺义区墓葬考古学资料,
本书是对2011年六安白鹭洲两座战国墓形制和出土遗物的全面综合介绍与研究。绪论介绍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回顾工作方法和过程。正文分上、下编,上编介绍墓葬基础材料,下编是较深入的相关研究。上编之第一章介绍M566的墓葬形制、葬具、人骨及葬式、随葬器物,第二章介绍M585的相应内容。下编之第三章探讨年代、文化与制度,第四章对
青铜爵是出现时代最早的青铜礼容器,也是数量最多的青铜酒器。本书在对出土和传世青铜爵资料进行全面收集的基础上,首次对其发展演变脉络、礼器组合与时空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较为清晰和完整地揭示了青铜爵的发展演变进程和在青铜礼器史上的地位变迁。并对有关青铜爵的争议较大的一些问题,如定名、功用、爵柱的功用、起源等进行了
本书收录2000年来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拓片资料300余方。目前这些墓志都流散在民间,或被洛阳本地收藏家及民营博物馆收藏,或被外地收藏家及公私博物馆收藏。在编录过程中,每方墓志编者都加以释文和标点,著录其尺寸、书体、行款等相关信息,并配以拓片图版。书后附有人名索引,便于学者查询。
三星堆考古工作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掀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展现古蜀文明绚丽多彩的辉煌成就,揭示古蜀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等进行文化对话的关键,对于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星堆考古九十年:三星堆研究九十周年成果精粹》专门收录了20余篇三星堆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论文,
福州摩崖石刻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些石刻主要集中在鼓山、乌石山、于山、冶山及各县市区,主要记录了当地历史文化与人事活动,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史料,它有力地佐证了福州历史名城发展史,生动展现了摩崖石刻作者的文采与书艺。本书共分为8个章节,按照摩崖石刻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写景叙事类、家国情怀类等,主要叙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