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云阳大地坪 读者对象:从事文物、考古、历史研究的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
本书是为配合三峡库区建设于2002~2006年六次对重庆云阳县大地坪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专题报告。大地坪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代、商代、两周、两汉、六朝、唐宋、明清等时期的地层、遗迹和遗物,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存和人工栽培水稻的发现弥足珍贵,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代、商代可复原陶器的类型多样,数量甚多,商代以后各时代遗迹、遗物也有不少出土。本报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以上收获,并进行了初步研究。尤其是本报告中先秦时期的考古发现,在对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和多元一体的文明形成,对峡江地区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产生的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1) 一、地理环境(1) 二、历史沿革(2) 第二节 遗址概况与调查发掘过程(3) 一、遗址概况(3) 二、调查发掘过程(4)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9)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遗址分期(10) 第一节 地层堆积(10) 一、A区地层堆积(11) 二、B区地层堆积(11) 三、C区地层堆积(12) 四、D区地层堆积(14) 五、E区地层堆积(15) 六、F区地层堆积(18) 第二节 文化堆积与遗址分期(21) 一、地层对应关系及地层分组(21) 二、遗址分期(28) 第三节 小结(29)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30) 第一节 概述(30) 第二节 遗迹(30) 一、C区(31) (一)房址(31) (二)灰坑(33) (三)墓葬(33) (四)窑址(41) 二、F区(44) 第三节 遗物(45) 一、C区(45) 二、F区(73) (一)H5第1层出土遗物(73) (二)H5第2层出土遗物(77) (三)H5第3层出土遗物(95) 第四节 小结(101) 第四章 夏时期遗存(104) 第一节 概述(104) 第二节 遗迹(104) 第三节 遗物(106) 一、E区(106) 二、F区(131) 第四节 小结(142) 第五章 商时期遗存(144) 第一节 概述(144) 第二节 遗迹(144) 一、E区(144) (一)灰坑(144) (二)窑址(145) (三)墓葬(146) 二、F区(148) (一)灰坑(148) (二)房址(148) 第三节 遗物(149) 一、E区(149) 二、F区(172) 第四节 小结(175) 第六章 两周时期遗存(176) 第一节 概述(176) 第二节 遗迹(176) 一、E区(176) (一)灰坑(176) (二)房址(178) 二、F区(179) (一)墓葬(179) (二)灰坑(183) (三)房址(184) 第三节 遗物(185) F区(185) 第四节 小结(187) 第七章 两汉时期遗存( 189) 第一节 概述(189) 第二节 遗迹(189) 一、E区(189) 二、F区(191) (一)房址(191) (二)窑址及其作坊(192) 第三节 遗物(194) 一、B区(194) 二、E区(194) 三、F区(196) 第四节 小结(201) 第八章 六朝时期遗存(202) 第一节 概述(202) 第二节 遗迹(202) 一、E区(202) (一)房址(202) (二)灰坑(203) 二、F区(204) (一)房址(204) (二)蓄水池(205) (三)墓葬(205) 第三节 遗物(207) 一、E区(207) 二、F区(211) 第四节 小结(213) 第九章 唐宋时期遗存(214) 第一节 概述(214) 第二节 遗迹(214) 一、D区(214) (一)灰坑(214) (二)房址(215) 二、E区(216) (一)墓葬(216) (二)房址(216) (三)灰坑(217) 三、F区(218) 第三节 遗物(218) 一、C区(218) 二、D区(221) 三、E区(226) 四、F区(228) 第四节 小结(230) 第十章 明清时期遗存(232) 第一节 概述(232) 第二节 遗迹(232) 第三节 遗物(234) 一、B区(234) 二、C区(234) 三、E区(235) 四、F区(237) 第四节 小结(238) 第十一章 结语(239) 附录一 重庆云阳大地坪遗址古稻初步鉴定结果(243) 附录二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碳-14 测试报告(245) 后记(247) 插图目录 图一 云阳大地坪遗址位置示意图(4) 图二 云阳大地坪遗址地形及发掘分区图(5) 图三 第一次发掘探方分布图(5) 图四 第一次、第二次发掘C区部分探方分布图(6) 图五 第三次发掘E区探方分布图(7) 图六 第四次发掘E区探方分布图(8) 图七 第五次发掘F区探方分布图(8) 图八 第六次发掘F区探方分布图(8) 图九 C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分布图(插页) 图一〇 2002YDAT1东壁剖面图(11) 图一一 2002YDBT3北壁剖面图(12) 图一二 2002YDCT4东壁剖面图(13) 图一三 2003YDCT11西壁剖面图(13) 图一四 2003YDDT2 西壁剖面图(14) 图一五 2003YDET3 南壁剖面图(16) 图一六 2003YDET9 北壁剖面图(17) 图一七 2004YDET18 北壁剖面图(18) 图一八 2004YDFT2东壁剖面图(19) 图一九 2005YDFT7 南壁剖面图(19) 图二○ 2005YDFT19东壁剖面图(20) 图二一 2006YDFT42东壁剖面图(21) 图二二 2002YDCT4F1平面图(31) 图二三 2002YDCT4Z1平、剖面图(31) 图二四 2003YDCT17F2平面图(32) 图二五 2003YDCT12F3平面图(33) 图二六 2003YDCT9H1平、剖面图(33) 图二七 2003YDCT11M1平、剖面图(34) 图二八 2003YDCT11M2平、剖面图(34) 图二九 2003YDCT11M2出土器物(35) 图三〇 2003YDCT11M3平、剖面图(36) 图三一 2003YDCT11M3出土器物(37) 图三二 2003YDCT11M4平、剖面图(38) 图三三 2003YDCT11M4、2003YDCT11M6、2003YDCT11M8、2003YDCT12M9出土陶器(39) 图三四 2003YDCT11M5平、剖面图(39) 图三五 2003YDCT11M6平、剖面图(40) 图三六 2003YDCT11M8平、剖面图(40) 图三七 2003YDCT12M9平、剖面图(41) 图三八 2003YDCT12窑址(42) 图三九 2003YDCT12Y1平、剖面图(42) 图四〇-1 2003YDCT12Y2平、剖面图(43) 图四〇-2 2003YDCT12Y2、2003YDCT12Y3 出土器物(43) 图四一 2003YDCT12Y3平、剖面图(44) 图四二 2005YDFT19H5平、剖面图(44) 图四三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尖状砍砸器(46) 图四四 2002YDC区地层出土厚石片砍砸器(一)(47) 图四五 2003YDC区地层出土厚石片砍砸器(二)(48) 图四六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刮削器(49) 图四七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锄(51) 图四八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锤(52) 图四九 2003YDC区地层出土盘状器(52) 图五〇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网坠(53) 图五一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雕刻器(54) 图五二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铲(55) 图五三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斧(56) 图五四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斧(57) 图五五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锛(58) 图五六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器(60) 图五七 2003YDC区地层出土陶片拓片(62) 图五八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陶器盖(63) 图五九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A型陶长颈罐(64) 图六〇 2003YDC区地层出土B型陶长颈罐(65) 图六一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陶大口缸(66) 图六二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高领罐(67) 图六三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陶折沿罐(69) 图六四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陶钵(70) 图六五 2002、2003YDC区地层出土陶器(71) 图六六 2003YDC区地层出土陶器(73) 图六七 2005YDFT19H5第1层出土石器(74) 图六八 2005YDFT19H5第1层出土陶器(75) 图六九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石器(一)(78) 图七〇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石器(二)(80) 图七一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石器(三)(82) 图七二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陶器(一)(85) 图七三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鼓腹罐(87) 图七四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陶器(二)(88) 图七五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陶壶(90) 图七六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陶大口缸(91) 图七七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陶器(三)(93) 图七八 2005YDFT19H5第2层出土陶器(四)(94) 图七九 2005YDFT19H5第3层出土石器(96) 图八〇 2005YDFT19H5第3层出土陶器(99) 图八一 2003YDET9H6平、剖面图(105) 图八二 2003YDET9H7平、剖面图(105) 图八三 E区出土夏时期石器(一)(107) 图八四 E区出土夏时期石器(二)(108) 图八五 E区出土夏时期陶侈口罐(111) 图八六 E区出土夏时期陶侈口小罐(112) 图八七 E区出土夏时期陶盘口罐、花边口沿罐(113) 图八八 E区出土夏时期陶宽肩小底罐、尖底盏(115) 图八九 E区出土夏时期陶深腹罐、高领罐(116) 图九〇 E区出土夏时期陶矮领罐(117) 图九一 E区出土夏时期陶釜(118) 图九二 E区出土夏时期陶盉(118) 图九三 E区出土夏时期陶鬶、纺轮(119) 图九四 E区出土夏时期杯、钵等陶器(121) 图九五 E区出土夏时期陶高柄器(123) 图九六 E区出土夏时期陶豆、豆形器(124) 图九七 E区出土夏时期陶器盖(125) 图九八 E区出土夏时期陶器底(126) 图九九 E区出土夏时期陶碗(127) 图一〇〇 E区出土夏时期陶盂形器(127) 图一〇一 E区出土夏时期陶缸(128) 图一〇二 E区出土夏时期陶盆、单耳罐(129) 图一〇三 E区出土夏时期尊形器、鸟首柄等陶器(130) 图一〇四 E区出土夏时期骨、牙(角)器(130) 图一〇五 F区出土夏时期石器(132) 图一〇六 F区2006YDFT42 ⑦层出土夏时期陶片纹饰拓片(133) 图一〇七 F区出土夏时期花边口沿罐、敞口罐等陶器(134) 图一〇八 F区出土夏时期陶深腹罐(135) 图一〇九 F区出土夏时期陶卷沿罐、敛口罐(136) 图一一〇 F区出土夏时期陶单耳罐、盆(137) 图一一一 F区出土夏时期壶、瓮等陶器(138) 图一一二 F区出土夏时期陶高柄器、缸(139) 图一一三 F区出土夏时期陶鸟首柄(勺)、角状杯(140) 图一一四 F区出土夏时期觚形器、器盖等陶器(141) 图一一五 2003YDET9H4平、剖面图(145) 图一一六 2003YDET10H10平、剖面图(145) 图一一七 2003YDET3Y1平、剖面图(146) 图一一八 2003YDET1M1平、剖面图(146) 图一一九 2003YDET1M2平、剖面图(147) 图一二〇 2003YDET1M3平、剖面图(147) 图一二一 2003YDET1M4平、剖面图(148) 图一二二 2004YDFT3H7平、剖面图(148) 图一二三 2004YDFT1F1平面图(149) 图一二四 2004YDFT2F7平面图(149) 图一二五 E区出土商时期石刮削器(150) 图一二六 E区出土商时期石砍砸器(151) 图一二七 E区出土商时期锛、锄等石器(152) 图一二八 E区出土商时期网坠、铲等石器及骨牙器(153) 图一二九 E区出土商时期陶宽肩小底罐(156) 图一三〇 E区出土商时期陶侈口罐(158) 图一三一 E区出土商时期侈口小罐、深腹罐等陶器(159) 图一三二 E区出土商时期陶高领罐(160) 图一三三 E区出土商时期陶单耳罐(162) 图一三四 E区出土商时期陶杯、碗(162) 图一三五 E区出土商时期陶高柄器(163) 图一三六 E区出土商时期鬲、鬶等陶器(164) 图一三七 E区出土商时期陶器盖、柱状器(166) 图一三八 E区出土商时期陶鸟首柄(166) 图一三九 E区出土商时期陶缸(167) 图一四〇 E区出土商时期釜、尊形器等陶器(168) 图一四一 E区出土商时期陶豆(盘、柄)(170) 图一四二 E区出土商时期陶钵、盆(171) 图一四三 E区出土商时期陶瓮、圈足(172) 图一四四 F区出土商时期侈口罐、宽肩小底罐等陶器(173) 图一四五 F区出土商时期瓶、盏等陶器(174) 图一四六-1 2003YDET1H3平、剖面图(177) 图一四六-2 2003YDET1H3 出土铜镞(2003YDET1H3∶1)(177) 图一四七-1 2003YDET10H9平、剖面图(178) 图一四七-2 2003YDET10H9 出土石斧(2003YDET10H9∶1)(178) 图一四八 2003YDE10F2平、剖面图(178) 图一四九 2003YDET10F2 出土陶鬲(179) 图一五○ -1 2004YDFT2M1平、剖面图(180) 图一五○ -2 2004YDFT2M1出土陶罐(2004YDFT2M1∶1)(180) 图一五一 2005YDFT18M2平、剖面图(181) 图一五二 2005YDFT6M3平、剖面图(181) 图一五三 两周时期遗迹中出土器物(182) 图一五四 2004YDFT8H4平、剖面图(183) 图一五五 2005YDFT8F5平面图(184) 图一五六 两周时期地层中出土石器(185) 图一五七 两周时期地层出土陶器(186) 图一五八 2006YDFT35 第7层出土陶器(187) 图一五九 2003YDET2H1平、剖面图(190) 图一六〇 2003YDET2H2平、剖面图(190) 图一六一 2005YDFT8F4平面图(191) 图一六二 2005YDFT9Y2 及作坊遗迹平面图(193) 图一六三 B区两汉时期地层出土石镞(2002YDBT3④∶2)(194) 图一六四 E区两汉时期地层出土石器(194) 图一六五 E区两汉时期地层出土陶器(195) 图一六六 F区两汉时期地层出土石器(196) 图一六七 F区两汉时期地层出土陶罐(197) 图一六八 F区两汉时期地层出土陶器(一)(199) 图一六九 F区两汉时期地层出土陶器(二)(200) 图一七〇 2005YDFT9Y2 及作坊出土陶排水管(200) 图一七一 2003YDET3F1平面图(203) 图一七二 2003YDET10H8平、剖面图(204) 图一七三 2004YDFT2F2平面图(204) 图一七四 2004YDFT3F3平面图(205) 图一七五 2006YDFT43C2(蓄水池)平、剖面图(206) 图一七六 2006YDFT44M4平、剖面图(206) 图一七七 E区六朝时期地层出土陶器(一)(207) 图一七八 E区六朝时期地层出土陶器(二)(209) 图一七九 E区六朝时期地层出土青白釉瓷圆轮(2004YDET19 ③ B∶1)(210) 图一八〇 E区六朝时期地层出土铜器(210) 图一八一 E区六朝时期地层出土铁器(210) 图一八二 F区六朝时期地层及遗迹出土陶器(211) 图一八三 F区六朝时期地层及遗迹出土瓷器(212) 图一八四 F区六朝时期地层出土铜小刀(2004YDFT2 ③∶1)(212) 图一八五 2003YDDT1H1平、剖面图(215) 图一八六 2003YDDT2F1平面图(215) 图一八七 2003YDET10M5平、剖面图(216) 图一八八 2003YDET17F3平面图(217) 图一八九 2003YDET17H11平、剖面图(217) 图一九〇 2006YDFT35、T36F6平、剖面图(218) 图一九一 C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石器(219) 图一九二 C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陶器(220) 图一九三 C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瓷碗(2003YDCT9③∶5)(221) 图一九四 C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铁臿(2003YDCT9③∶2)(221) 图一九五 D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陶罐(222) 图一九六 D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陶盆(222) 图一九七 D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陶器(一)(223) 图一九八 D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陶器(二)(224) 图一九九 D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瓷器(225) 图二〇〇 D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铁锛(2003YDDT2 ③∶20)(226) 图二〇一 E区H11出土陶器(226) 图二〇二 E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瓷器(227) 图二〇三 E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铜钱(228) 图二〇四 F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陶器(228) 图二〇五 F区唐宋时期地层出土瓷器(229) 图二〇六 2003YDCT13H2平、剖面图(233) 图二〇七 2003YDCT13H3平、剖面图(233) 图二〇八 2003YDCT13H4平、剖面图(233) 图二〇九 2003YDCT13H5平、剖面图(234) 图二一〇 2003YDCT13H6平、剖面图(234) 图二一一 B区明清时期地层出土石斧(2002YDBT3②∶1)(234) 图二一二 C区明清时期地层出土石器(235) 图二一三 E区明清时期地层出土陶器(236) 图二一四 E区明清时期地层出土青瓷器(237) 图二一五 E区明清时期地层出土铁锛(2003YDET6 ③∶1)(237) 图二一六 F区明清时期地层出土陶板瓦(2005YDFT10 ③∶1)(238) 插表目录 表一 云阳大地坪遗址地层、遗迹关系对应总表(22) 表二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2YDCT1 ④层陶片陶系及纹饰统计表(61) 表三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3YDCT11 ④层陶系统计表(插页) 表四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2YDCT1 ④层陶器器形统计表(62) 表五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5YDFH5②层陶系及纹饰统计表(83) 表六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3YDET3层陶片统计表(109) 表七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3YDET17 ⑥层陶片统计表(109) 表八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3YDET3层陶片统计表(154) 表九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3YDET10 ⑦层陶系统计表(155) 表一〇 云阳大地坪遗址2003YDET10H9 陶片统计表(177) 图版目录 图版一 淹水前云阳大地坪遗址远景 图版二 淹水后云阳大地坪遗址远景 图版三 第一次和第二次发掘部分探方 图版四 第三次和第四次发掘部分探方 图版五 第五次和第六次发掘部分探方 图版六 2002YDCT4F1 及2002YDCT4Z1 图版七 2003YDCT17F2、2003YDCT12F3 图版八 2003YDCT11 墓葬 图版九 2003YDCT11M2 和2003YDCT11M3 图版一〇 2003YDCT11M4 和2003YDCT11M5 图版一一 2003YDCT11M6 和2003YDCT11M8 图版一二 2003YDCT12M9 和2003YDCT12Y1~2003YDCT12Y3 图版一三 2003YDC区墓葬出土陶器 图版一四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砍砸器 图版一五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砍砸器、刮削器 图版一六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锤、盘状器和网坠 图版一七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网坠、雕刻器和铲 图版一八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斧 图版一九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锛、镞 图版二〇 2003YDC区地层出土石凿、矛和砺石 图版二一 2003YDC区地层出土陶器 图版二二 2005YDF区灰坑出土陶罐 图版二三 2005YDF区灰坑出土陶器(一) 图版二四 2005YDF区灰坑出土陶器(二) 图版二五 2003YDE区夏时期灰坑 图版二六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罐 图版二七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器(一) 图版二八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高领罐 图版二九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罐、釜 图版三〇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釜、盉和鬶 图版三一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鬶、纺轮 图版三二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高柄器(一) 图版三三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高柄器(二) 图版三四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钵、杯、豆 图版三五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器盖 图版三六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豆形器、器底、碗 图版三七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碗、盂形器、缸 图版三八 2003YDE区出土夏时期陶器(二) 图版三九 2006YDF区出土夏时期陶罐、盏 图版四〇 2006YDF区出土夏时期陶器 图版四一 2003YDE区商时期灰坑及窑址 图版四二 2003YDE区商时期墓葬(一) 图版四三 2003YDE区商时期墓葬(二) 图版四四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宽肩小底罐(一) 图版四五 2003YDE区出土商时期陶宽肩小底罐(二) 图版四六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罐 图版四七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罐、碗 图版四八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碗、高柄器座、鬲 图版四九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器(一) 图版五〇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器盖(纽) 图版五一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缸 图版五二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器(二) 图版五三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纺轮、圈、盘 图版五四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豆、钵 图版五五 2003、2004YDE区出土商时期陶器、骨(牙)器 图版五六 2003YDET1H3 和2003YDET10H9 图版五七 2003YDET10F2 和2004YDFT2M1 图版五八 2005YDFT18M2 和2005YDFT6M3 图版五九 两周遗迹出土器物 图版六〇 2005YDFT6M3 出土器物 图版六一 两周遗迹和地层出土陶器 图版六二 两汉时期灰坑、房址 图版六三 两汉时期遗迹 图版六四 两汉时期地层出土陶器 图版六五 六朝时期遗迹 图版六六 六朝时期地层出土器物 图版六七 唐宋时期遗迹 图版六八 唐宋时期地层出土器物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