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详解考研专业课“政治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的复习资料,是参考政治经济学权威教材及全国各大院校考研真题的结构和内容来编写的。全书共分16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本章考点难点精讲;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按概念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形式对各章的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对第二部分的所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不以货币为媒介的单纯的商品交换是不产生剩余价值的。两个间品所有者彼此购买对方的商品,就使用价值来看,交换双方显然都能得到好处。双方都让渡了对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而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不仅如此,由于交换促进了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使它们用同一劳动时问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但是,就交换价值来说,由于等价交换,所以并没有价值增殖。
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中,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因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决定的。价值在商品进入流通以前就已经决定,流通不过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商品价格,因此价值是流通的前提,不是流通的结果。
在商品流通中,商品形式的变化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把欺诈和掠夺等情况排除在外,在供求平衡的情况下,抽象地考察商品流通,那么只是一种使用价值被另一种使用价值代替,发生的只是商品形态的变化,即商品的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再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这种形式变换并不包含价值量的改变,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总之,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在流通中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
第一,商品的高价出卖和低价购买不产生剩余价值。在市场上,商品所有者与商品所有者相对立,他们各自持有自己不需要但别人需要的物晶,他们只能对自己的商品有权力,此磐并无特权。假定卖者有某种无法说明的特权,可以使自己的商品在其价值以上出售,取得了加价的好处。但是,当他当了卖者之后,义成为买者时,原来作为卖者赚来的钱,又会因为作为买者而失去,互相抵消。相反,若低价购买,作为买者占了便宜,但在作为卖者时又失去原来赚的钱。“因此,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
第二,只买不卖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假若有一个只消费不生产,只购买商品而不出卖商品的阶级存在,总是以高于商品价值来不断购买商品。存在这样只买不卖的阶级,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阶级不断用来购买的货币,必然是不断地、不经过交换、白白地、依靠任何一种权利或暴力,从那些商品所有者手里流到这个阶级手里的。”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使是高价出售商品卖给这个不生产阶级,那也只不过是生产者把被无偿夺去的货币,较多收回来一部分而已,是不会产生剩余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