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存在有46亿年了,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已经有200万年,但人类文明开始发展仅仅是1万年前的事,而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只有五千年。物转星移,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多少的生命消亡,有多少的故事湮灭。历史在不安和骚动中前进,随着一个个王朝的更替,随着一代代人的消亡,多少往事烟消云散,口耳相传的故事在岁月中渐渐变形,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悄悄黯淡。当你在故纸堆中翻找着曾经的真相,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历史已经因一代代君主和文人的好恶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它们是巩固统治的工具,它们是谄媚奉迎的宣言,它们是涂脂抹粉的修饰,它们的真容藏匿在层层的包裹之下。
难怪胡适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找寻真实的过往?面对着虚无缥缈如未来一般的过去,谁能向我们重现曾经的真相?
幸好,还有考古学。你可曾想过,也许就在你的脚底下,埋藏着沉睡千年的秘密。也许人会撒谎、会虚伪、会作假,但有些东西不会,石头不会,树木不会,静静地躺在墓穴里的陪葬品不会,废墟中长埋千年的雕像也不会。
有了考古学,你就会发现,原来它们也会讲话。这尊雕像在告诉你:“我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祭司。”那个头盖骨在倾诉:“我是50万年前艰难生存的北京猿人”,还有那不起眼的一块墙砖骄傲地说:“我是古老的特洛伊城墙,见证过海伦那惊世的容颜。”别怀疑,它们不会作伪、不会欺骗,只安静地等待在那里,等待你来仔细聆听它讲述的历史。
西拉姆在《神祗·坟墓·学者》一书里说,考古学可以“让干涸的泉源恢复喷涌,让被人忘却的东西为人理解,让死去的转世还魂,让历史的长河重新流淌……”可以说,考古是将过去呈现给未来的伟大事业。所以,我们只是想呈现给你——属于未来的你,属于过去那古老岁月中独有的辉煌与灿烂。
100个故事,带你进入考古学领域,领略考古学的神奇:让干涸的源泉恢复喷涌,让历史的长河重新流淌。
第一编 考古学概述
被掩埋的庞贝——现代考古学起源
文克尔曼的坚持——现代考古学定义
破译楔形文字——考古学简史
伍利的坚持——考古学原则
发现诺亚方舟——考古研究对象
阿拉伯的劳伦斯——遗迹研究
耶稣裹尸布——遗物
万年前的石斧——旧石器时代
奇怪的石头——新石器时代
饕餮铜尊——青铜器时代
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学文化
殷墟层层探历史——考古学文化层
金石情缘李清照——中国古代考古
水下神殿——古雕像研究
馆长随即让保管部主任前去查看,他赶至废品收购站后,也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这尊高39公分、口径28.6公分、重14.6公斤的铜器买回了博物馆。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浮雕为“饕餮纹”。于是,这尊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铜器入住博物馆后,虽然逃脱了被焚化的厄运,却没有受到多大重视,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几年,默默无闻。直到1975年,国家文物局调集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著名青铜器专家、时任上海市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负责筹备,“饕餮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马承源在清除铜尊的锈蚀时,见其内胆底部平坦,便猜想可能会有铭文,经仔细观察,真的发现了笔道痕迹。对锈蚀清理后,果然在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关于“中国”的最早文字记载。
这次再发现,使铜尊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价值,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因考证该铜尊是一位姓何的人所制,故马承源将其命名为“何尊”。至此,何尊以其应有的身份面向公众,成为了中国青铜器家族中耀眼的一分子,也成为了考古学家们进一步了解青铜器时代的重要文物。
青铜器时代是考古学分期法的一个时期,指主要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约在 公元前2 000年左右开始,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从使用石器到铸造青铜器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飞跃,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