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中国(修订版)》初版于2003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是由一篇篇对中国乡村所作的田野调查笔记构成,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从乡村生活的细节--诸如半熟人社会、农民的合作能力、村庄精英的谱系、农民负担机理等等作深入透视,让读者沉浸到乡村中,冲击原有的对乡村的经验与想像,促使你去思考,这正是不易察觉的中国经验、中国常识。过去的十年,中国的乡村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计划对原稿做一次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订,答应交给我们再版,以满足市场上对本书的需求。 北大法学院苏力教授曾为本书作序。
                            
		
	
《新乡土中国(修订版)》是农村调研随笔集,是作者在进行农村调研时的所听、所见、所想。全书分乡土本色、村治格局、制度下乡、村庄秩序、乡村治理、乡村研究方法六篇共64篇文章,对农民和农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本书是作者2003年出版的《新乡土中国》的修订版,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添加了“修订关键词”部分,增加了10年来农村的新变化以及作者对农村的新理解,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反应出10年来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
                                                                                                                                      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修订版自序 
Ⅰ 
序 
Ⅰ 
第一篇 
乡土本色 
一 
半熟人社会 
二 
村庄社会关联 
三 
村庄生活的面向 
四 
派性 
五                                                                                        修订版自序 
Ⅰ 
序 
Ⅰ 
第一篇 
乡土本色 
一 
半熟人社会 
二 
村庄社会关联 
三 
村庄生活的面向 
四 
派性 
五 
大社员 
六 
红白喜事 
七 
村庄类型 
八 
村庄的含义 
九 
村庄共同体 
十 
人际关系理性化 
附:巨变的图景 
十一 
农民福利的计算 
十二 
农民保守的原因 
第二篇 
村治格局 
一 
村治随想 
二 
好人治村与恶人治村 
三 
权力网络 
四 
村民代表 
五 
合作能力 
六 
村治的难题 
七 
村民小组会议 
八 
村民小组的治理 
九 
模化的权力结构 
十 
民事纠纷的调解 
十一 
治理、制度与资源 
002 
第三篇 
制度下乡 
一 
抛荒 
二 
村务公开 
三 
税费改革 
四 
唱票评据 
五 
四荒拍卖 
六 
土地制度 
七 
农民收入 
八 
计划生育 
九 
合村并组 
十 
两票制与一肩挑 
十一 
积极村务与消极村务 
十二 
农村儿童为什么辍学 
第四篇 
村庄秩序 
一 
磨洋工 
二 
划片承包 
三 
乡村水利 
四 
老人协会 
五 
村民小组长 
六 
文化与性格 
七 
动员与分配 
八 
少数人决定 
九 
富裕村的麻烦 
十 
村庄精英的谱系 
十一 
村民上访的理由 
十二 
农民抗争的特点 
003 
第五篇 
乡村治理 
一 
两委关系 
二 
党政关系 
三 
条块关系 
四 
干群关系 
五 
乡村债务 
六 
乡镇财政 
七 
招商引资 
八 
小城镇建设 
九 
村干部的报酬 
十 
农民负担的机理 
十一 
积极行政功与过 
十二 
乡镇体制改革的方式 
第六篇 
乡村研究方法 
一 
学术对话的理由 
二 
实证研究的层面 
三 
学术规范与学术共同体 
附录:重建中国社会科学 
主体性 
四 
返回常识 
——以吴毅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 
与秩序》为例 
附录:阅读农村,阅读中国 
五 
大理论与中观理论 
——评《黄河边的中国》的 
方法 
附录:中国社会科学研究 
方法20条 
结语 
从乡村治理到乡村建设 
代跋 
我的农村研究之路 
后记 
修订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