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采用法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形式,选取了两个曾经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冤错案件,用文学的语言和结构讲述了错判背后的故事,演绎出冤案发生的原因。
在本书中,作者以滕兴善案和佘祥林案为线索,讲述了刑事司法的十大误区,并介绍了实证研究的相关成果,如证据与刑事错判之关系的问卷调查,以及判断错案的标准,等等。本书的研究能够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并提升侦查人员、检控人员和审判人员预防冤错的专业能力。
此次修订作者对前一版的内容进行了增补,经修订本书体例更加完整,逻辑更加严谨,内容更加详实。
何家弘
----------------------------
何家弘,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特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证据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会长、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和专家咨询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公安学与公安技术组召集人、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委会主任、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嘉宾主持人;曾荣获国家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在我国香港城市大学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任客座教授,并应邀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挪威、丹麦、西班牙、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古巴等国的三十多个高校或研究机构发表演讲。
001前论刑事错案问题的实证研究003一、 刑事错案研究的第一案例008二、 错案产生原因的问卷调查010三、 证据与错判关系的问卷调查013四、 50起杀人错案的原因解析017
上篇滕兴善冤案的讲述
020误区壹违背规律的限期破案020一、 全力以赴的侦查破案023二、 打破僵局的另辟蹊径026三、 事与愿违的破案军令030误区贰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030一、 刑事拘留与收容审查033二、 颅像重合与痕迹比对035三、 由供到证与口供情结038误区叁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038一、 难以查证的刑讯逼供040二、 耸人听闻的刑讯实例043三、 刑讯逼供的行为分析050误区肆科学证据的不当解读050一、 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052二、 倾向意见与确定结论054三、 试用科学与成熟科学056四、 双边关联与单边关联060误区伍主观片面的调查取证060一、 陷入盲区的无罪证据063二、 法院指定的辩护律师067三、 不无收获的律师调查071四、 不无争议的死刑执行078五、 偶然发现的案情真相081六、 姗姗来迟的平反昭雪087
下篇佘祥林冤案的讲述
091误区陆放弃原则的遵从民意091一、 无名女尸的身份证明093二、 潜藏危机的幸福婚姻095三、 拒不承认的嫌疑对象098四、 影响司法的民愤民意103误区柒骑虎难下的超期羁押103一、 吞吞吐吐的有罪供述109二、 各执一词的法庭审判112三、 进退维谷的疑难案件114四、 难以根除的超期羁押118误区捌徒有虚名的相互制约119一、 强调协作的联合办案122二、 侦查中心的诉讼模式126三、 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129误区玖形同虚设的法庭审判129一、 未审先判的庭审虚化131二、 判者不审的庭审虚化133三、 庭审虚化的实证研究141误区拾证据不足的疑罪从轻141一、 无罪推定的举证责任144二、 疑罪从无的证明标准146三、 震惊中国的亡者归来150四、 蹉跎人生的酸甜苦辣155
后论刑事司法制度的改良
157一、 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177二、 刑事诉讼制度的改良187三、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良196四、 刑事证据制度的改良213五、申诉再审制度的改良235
附录外文版序言
237法国驻华大使谈《亡者归来》240国际刑法学协会主席谈《亡者归来》244美国法学教授谈《亡者归来》246德国法学教授谈《亡者归来》250巴西法学教授谈《亡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