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史研究》致力于从全球史语境重新梳理亚洲的历史演进脉络,重新认识中国及周边文明的特质和内涵,重新理解中国和亚洲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机制,恢复历史记忆,接续文明脉络,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真正有效进步。
孙英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古史、佛教史、丝绸之路史的研究。出版《神文时代》《犍陀罗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等多部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多次受邀在欧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科研机构访学和执教。
张美侨,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中日交流、佛教文献、敦煌学、隋唐史。代表作有《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大般若経〉の漢訳と展開》、“Whence the 8th day of the 4th lunar month as the Buddha’s Birthday”、《佛教文献编纂史和写本一切经史中的〈大般若经〉》等。
·中古佛教知识与信仰研究· 南朝佛教法集的编纂 ——以陆澄《法论》目录为中心 石青/1 唐后期幽州藩镇的权力困局 ——以房山石经“续命类”伪经的刊刻为视角 管仲乐/36 礼忏与末法:西藏西部夏石窟千佛与丝路敦煌遗存的关联 骆如菲/56 ·汉译佛经研究· 六百卷《大般若经》十六会内容结构 张美侨 著,赵莫林 译,张美侨 校/78 A Common Terminology or False Friends: Trans-religious Exchange of Philosophical Terms up until the Early Tang John Jorgensen/104 The Cost to Buddhism of Religious Tolerance: Buddhism and Shinto in Japan Brian Victoria/176 ·日本宗教研究· 建文四年赴日外交僧与日本禅僧的文化交流活动 江静/204 古代日本作祟思想研究——以灾异解析原理为视角 董伊莎/224 Intercultural Intrareligious Exchanges in the Life and Poetry of the Japanese Zen Monk Zekkai Chūshin 絶海中津 (1336-1405) Paul Atkins/250 Christian and Buddhist Textual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 exploration into modern printing by Japanese Buddhists Anne Baycroft/266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292 稿 约/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