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60 元
丛书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 作者:刘守英等
- 出版时间:2024/11/1
- ISBN:9787521865158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321.1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农地三权分置试点与改革为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试验场,为检验中国发展路径下的制度变迁逻辑提供了机遇。本书在农户微观分析理解农民土地权利状况、案例研究掌握权利分置安排、样本调查实证解析制度创新的绩效以及对政策改革进行公共政策评估的基础上,构建集体所有制下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耕作者经营权权利分割的理论体系,分析集体所有制下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与耕作者经营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建构中国独特的土地权利体系的同时,通过制度试验的案例与样本实证分析,创新制度经济学和法经济学的理论假说。本书第一篇分析城乡中国背景下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土地问题的现实表征;第二篇详细讨论农地三权分置的权利基础、合约安排与制度结构;第三篇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经营模式的特征和现状;第四篇结合民法典物权编、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论证农地三权分置的法理基础;第五篇论述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路径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基础。
刘守英,1964年4月生,湖北洪湖人。 1984年获复旦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8年获复旦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1994-1995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经系与土地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农业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
第一篇 城乡中国形态与土地问题
第一章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一、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二、结构变革下的乡村转型: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三、城乡中国的特征
第二章 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
一、乡土中国的土地粘度
二、土地制度变革推动的结构变迁
三、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
第三章 中国小农的特征与演变
一、小农范式批判
二、典型中国小农的基本特征
三、制度变革与农民行为
四、结构变迁与小农特征演变
第四章 中国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逻辑
一、农地产权制度何以变迁
二、改革四十多年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系统考察
第五章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地三权分置
一、从传统集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特征与理论创新
三、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地三权分置
四、农地三权分置的制度特征与理论创新
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未来方向
第二篇 农地权利分割与三权分置
第六章 分析土地问题的角度
一、一般物的产权与土地产权
二、土地所有权是所有者对土地的所有可能权利
三、土地产权重在权而非物
四、权利分割是土地制度的基本安排
五、土地产权强度内涵对责任和义务的履行
六、土地制度变迁是政治选择与制度费用的结果
第七章 集体地权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
一、集体化失败的原因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制度的特征与绩效
三、地权稳定性及其影响
四、农地规模与土地市场发展
五、未完成的改革与路径争论
第八章 集体所有制下的农地权利分割与演变
一、集体所有制下农地权利分割的阶段与特征
二、农地三权分置的顶层设计和权利结构
三、基于地方案例的地权分割分析
四、政策含义
第九章 农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权利体系重构
一、农地权利分割的内在需求与制度供给
二、集体所有农户使用权制度的特征与问题
三、农地三权分置下的权利体系重构
第十章 集体地权制度下农地合约选择与经营体制变迁
一、集体地权制下的农地合约选择
二、上海松江案例研究
第十一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
一、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讨论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理论
三、成员资格认定的地方实践
第十二章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区域特征与影响因素
一、江苏、广西、湖北、黑龙江省调查数据
二、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
第三篇 农业经营主体与经营模式
第十三章 中国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土地形成及使用特征
一、家庭农场发展需求
二、数据来源及数据结构特征
三、经营土地的规模
四、经营土地的构成
五、经营土地的流转
六、经营土地的使用
七、理想规模与未来意愿
第十四章 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一、家庭农场效率测度方法
二、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
三、有效提升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
第十五章 信贷约束与家庭农场效率
一、信贷约束与家庭农场效率的关系
二、松江家庭农场效率测定
三、放松信贷约束对家庭农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第十六章 土地经营规模扩大与水稻生产效率
一、关于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扩大土地规模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
第十七章 家庭农场的效率及其决定
一、关于家庭农场效率的理论
二、家庭农场效率测度
三、决定家庭农场效率的因素
第十八章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选择
一、家庭农场发展概况与经验比较
二、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分析
三、家庭农场发展路径
第四篇 农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
第十九章 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
一、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承包地三权分置的理论基础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则的完善
四、土地经营权规则的构建
第二十章 论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的重构
一、两权分离与三权分置之间的关系
二、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
三、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民法典物权编编纂
一、农地三权分置之下承包地产权结构的调整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新界定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规则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担保规则
第二十二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与民法典物权编编纂
一、承包农户利用承包地的法律表达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变动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担保规则
第二十三章 《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后的承包地法权配置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的土地经营权
第二十四章 论承包地流转的法律表达
一、三权分置之下承包地流转法律表达的学说争议及其评价
二、三权分置之下承包地流转所产生的土地经营权的定性
三、承包地物权性流转的法律表达
四、承包地债权性流转的法律表达
第二十五章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之下农地权利的市场化路径
一、市场主体经营农村土地的法权表达
二、市场主体取得稳定经营预期的法技术路径
三、市场主体以土地经营权担保融资的法律表达
第五篇 乡村振兴与土地制度变革
第二十六章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制度供给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二、影响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与体制机制
三、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制度供给
第二十七章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乡村振兴路径选择与约束
二、乡村振兴的金矿与制度障碍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
第二十八章 新一轮农村改革样本:黔省三地例证
一、遵义市湄潭县成体系的持续改革
二、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
三、安顺市的三权促三变改革
四、贵州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启示与讨论
第二十九章 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建议
一、中国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土地流转的特征
三、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建议
第三十章 建设农业强国的土地制度基础
一、以土地制度改革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二、农业产业革命与农地制度改革
三、乡村系统重构与农村建设用地改革
四、城乡融合发展与统一土地权利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