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较为薄弱,自主品牌出口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较小,具有一定世界知名度的品牌不多。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中国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因而开创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也纷纷进行创新升级,努力打造自主品牌,跟随国家提质增效的大基调稳步前进。北京作为首都,是中国对外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北京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的整体水平。《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迈上新台阶,外贸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此背景下,应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号召,探索有代表性的北京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方式,厘清高质量企业的发展思路,系统梳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状况,以助力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推动政府完善相关政策。
基于以上背景,本书在归纳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梳理分析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定性研究过程中,一是根据本书提出的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理论框架,聚焦北京科技行业,收集和整理相关书籍、网络信息等资料,运用当前较为成熟的QSR Nvivo 90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从行业角度对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验证;二是在案例研究中,结合研究团队自身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从北京科技行业中选择了3家较为典型的企业进行深度案例分析,分别对应渐进式、跨越式以及平行式三种品牌国际化路径,综合利用访谈法和二手资料分析法等,深入探究不同进入模式的品牌在国际化运营中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策略等,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出科技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创新成长路径。
在定量研究过程中,一是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提出品牌国际化影响因素及其对绩效表现影响的研究假设;二是通过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讯网等收集跨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方面的二手数据,并自主计算得到一些非常规型变量数据;三是在理论验证阶段,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模型进行Hausman(豪斯曼)检验,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探索北京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和绩效表现,搭建北京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的宏观框架。
本书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企业和政策两个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在企业层面,建议规划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建立国际化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全球认同的商业价值观;进行自主创新,塑造品牌新形象;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在政策层面,建议政府健全法律法规,优化市场制度环境;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引导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提供进出口信用保费补助、建立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北京企业服务中心、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等措施,助力北京企业规避发展风险,抢占发展先机,顺利实现国际化,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