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数字时代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念更新和数字化实践,从国家文化建设、学科体系构建和民众主体参与三个维度出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脉络、方法体系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
毕传龙,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国际民俗学者组织通讯会员。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视角 三 研究领域概况第一章 非遗与技术的相遇 一 资料学意义上的数字化建档 二 作为视角的非遗数字化 三 非遗数字化的驱动力 四 非遗数字化的人文理路第二章 中国实践: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概览 一 非遗保护工作的中国化 二 非遗保护工作的进展与问题 三 文化建档的中国经验第三章 过程性保护:非遗基础资源建设 一 传统池的解释力 二 数字化记录的基础性意义 三 民俗过程与过程性建档第四章 对非遗数字化的反思:从非遗传播能力建设切入 一 非遗传播利用的新场景数字社区 二 反思数字化的切入点互联网田野 三 提高非遗传播能力建设的三个面向第五章 朝向未来的知识生产:多学科协作的可能性 一 资料学建设 二 参与式建档 三 可持续发展附录 非遗数字化保护有关法律法规文件选摘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