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流本科课程供应链管理的配套教材。本书适应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理论为基础,注重实际应用。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需求预测、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协调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供应链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风险管理等。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和社会培训人员的参考书籍。
陈建岭
----------------------------
陈建岭,博士,教授,副院长,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体系智库 (专家组)首批专家、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公路学会运输与物流分会理事。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教学科研,先后获得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物流学会优秀课题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出版《供应链管理》教材一部,教研专著《物流专业生态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一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山东交通学院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讲课程供应链管理获批一流本科课程。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概述 1
第一节 供应链的内涵 4
一、供应链的概念 4
二、供应链的特征 5
第二节 供应链的分类 5
一、根据研究对象划分 5
二、根据网络结构划分 6
三、根据产品种类划分 7
四、根据动力来源划分 8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9
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12
本章小结 15
习题 16
第二章 供应链需求预测 19
第一节 预测概述 21
一、预测的作用 21
二、预测的特征 22
三、预测的方法 23
第二节 需求预测的基本步骤 25
一、明确预测的目的 25
二、将预测和计划结合 25
三、识别影响需求预测的
主要因素 25
四、了解和识别目标客户 26
五、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 26
六、评价预测效果 26
第三节 静态预测法 27
一、估计需求水平和需求趋势 28
二、估计季节性影响因子 29
第四节 适应性预测法 30
一、移动平均法 31
二、单一指数平滑法 32
三、需求趋势修正后的指数平滑法(Holt模型) 33
四、需求趋势和季节性需求修正后的指数平滑法(Winter模型) 34
第五节 预测误差的测定方法 35
本章小结 36
习题 37
第三章 供应链网络设计 40
第一节 供应链网络需求分析 42
一、制造商对供应链网络的需求 42
二、分销商对供应链网络的需求 43
三、零售商对供应链网络的需求 43
四、物流服务商对供应链网络的需求 43
第二节 供应链网络设计的影响因素 44
一、战略因素 44
二、技术因素 45
三、宏观经济因素 45
四、政治因素 46
五、基础设施因素 46
六、竞争性因素 47
七、客户需求响应时间 47
八、物流和运营成本 48
第三节 供应链网络设计的步骤 48
一、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48
二、分析企业现状 49
三、提出供应链网络设计目标和策略 49
四、分析和评价可能性 49
五、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网络 49
六、检验供应链网络 49
第四节 设施布局和能力配置模型 50
一、重心法选址模型 50
二、确定条件下的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 52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 57
本章小结 61
习题 61
第四章 供应链协调管理 64
第一节 供应链运作不协调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66
一、需求变异放大效应 66
二、曲棍球棒现象 68
三、双重边际效应 69
四、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 70
第二节 典型契约设计及价值分析 71
一、一部线性契约(w, 0) 72
二、二部线性契约(w, L) 72
三、二部非线性契约[w(q), L(q)] 73
四、价值分析 74
第三节 不确定需求条件下的供应链契约设计 74
一、批发价格契约 75
二、回购契约 77
三、收入共享契约 78
四、数量柔性契约 79
本章小结 80
习题 81
第五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83
第一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概述 85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和特点 85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交易关系的区别 86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实现过程 87
四、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驱动力 87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演化和定位 89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演化 89
二、基于产品类型的合作关系定位 92
第三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 92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与选择的要素 92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与选择的流程 93
三、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 96
第四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调管理 98
一、供应链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98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协调管理的含义及其内容 99
三、供应链信息共享及其方式 99
本章小结 101
习题 101
第六章 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104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 106
一、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106
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新要求 107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 108
一、以Intranet为核心的内部信息平台 108
二、以Internet为核心的外部商务平台 109
三、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110
四、防止外部入侵的安全平台 110
第三节 供应链信息管理技术及软件 112
一、供应链信息管理技术 112
二、供应链管理软件 114
三、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116
第四节 EPC与供应链管理 117
一、EPC的概念 117
二、EPC系统的工作流程 117
三、EPC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117
本章小结 118
习题 119
第七章 供应链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 123
第一节 ERP理论基础 125
一、ERP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5
二、物料需求计划 132
三、能力需求计划 135
第二节 供应链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 139
一、供应链企业生产计划的问题 139
二、供应链企业生产计划的制订 139
三、供应链企业生产控制 140
第三节 供应链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设计 142
一、供应链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型 142
二、供应链企业生产控制模式的特点 143
第四节 供应链企业的生产策略 146
一、精益生产 146
二、大规模定制 147
三、延迟策略 148
四、敏捷制造 149
本章小结 149
习题 150
第八章 供应链库存管理 153
第一节 传统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55
第二节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与安全库存 156
一、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156
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与库存的关系 157
三、安全库存 157
第三节 供应商管理库存 160
一、VMI的概念 160
二、VMI的基本思想 161
三、VMI系统的构成 161
四、VMI的技术支持 162
五、VMI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163
六、VMI的实施形式 164
第四节 集配中心作业模式及其改进 164
一、集配中心作业模式 164
二、循环取货调达模式 165
三、融合循环取货和甩挂运输的入厂物流模式 166
第五节 多级库存控制 167
一、多级库存控制概述 167
二、基于成本优化的多级库存控制 168
三、基于时间优化的多级库存控制 171
本章小结 172
习题 172
第九章 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 178
第一节 企业的组织结构 180
一、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180
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基本趋势 184
第二节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186
一、业务流程再造的提出 186
二、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目标 187
三、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187
四、面向流程的组织管理 188
五、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步骤 189
六、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应注意的问题 190
第三节 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管理 190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 190
二、两种供应链业务流程管理模式——GSCF框架和
SCOR模型 191
本章小结 197
习题 198
第十章 供应链绩效评价 205
第一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 207
一、绩效评价的概念 207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 208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作用及原则 209
四、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容 209
五、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的异同 210
第二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211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外部因素 211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部因素 212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侧重角度 213
第三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214
一、平衡计分卡 214
二、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217
三、标杆法 218
四、物流计分卡 219
第四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19
一、构建原则 219
二、选取过程 220
三、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 220
四、销售商绩效评价指标 223
五、核心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226
本章小结 229
习题 230
第十一章 供应链风险管理 233
第一节 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 235
一、供应链风险定义 235
二、供应链风险特征 236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流程 237
四、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区别 239
第二节 供应链风险辨析 239
一、供应链风险识别 239
二、供应链风险分析 240
第三节 供应链风险评估 244
一、供应链风险评估概述 244
二、供应链风险评估要注意的问题 247
第四节 供应链风险管控 253
一、供应链风险处理方式 253
二、供应链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 254
三、改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 256
本章小结 257
习题 258
参考文献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