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玄奘先后译讲《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其弟子纷纷为此二论注疏,形成唐代因明注疏体系,是汉传因明研究首次达至高潮的理论成果。本书在原典古籍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论证视角,系统分析因明唐疏的论证机制、论式和论证规则,力图应用因明唐疏论证理论分析辩经,使属于“冷门绝学”范畴的古典逻辑理论——因明能以较为系统的形态呈现。在理论上有助于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在现实中,对于促进理性对话,消除意见分歧,具有重要意义。
汪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多次参加全国因明后备人才培训并结业。现为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逻辑学会学术秘书。研究领域为逻辑史,因明学。发表《藏传因明辩经规则探析》、 Inquiries into Dharmakirti’s Valid Reasons-From the View of Nyayabindu等多篇专题论文。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宗教学学科佛教分支条目编写。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