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希腊的著作权、邻接权和文化事务法,技术转移、发明和技术创新法,商标法的中文译本,详细介绍了希腊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框架和实施细节。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学者、法律从业者和企业管理者理解和掌握希腊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政策,而且有助于他们研究和处理在希腊的法律事务和商业运营。本书可作为知识产权领域从业人员、高校法学院师生的工具书。
本书可作为知识产权领域从业人员、高校法学院师生的工具书。
序言
自我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已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诸多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中,成为凝聚国际合作共识、持续共同发展的重要思想。国际社会业已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我国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领域投资合作、金融服务、人文交流等各项“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国家也号召社会各界对加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基本状况、风土人情、法律制度等多加介绍,以便相关人士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相关投资、合作等提供参考。
基于此背景,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与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两个中心”)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于2017年7月启动了“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法律的翻译计划。该计划拟分期分批译介“一带一路”国家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且不做“锦上添花”之举,只行“雪中送炭”之事,即根据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的密切程度,优先译介尚未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一带一路”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填补国内此类译作的空白。确定翻译方向后,两个中心即选取了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以色列、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澳大利亚等十国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作为翻译对象。第一期的专利法、第二期的商标法、第三期的著作权法翻译工作已经完成,并先后于2018年10月、2021年7月、2023年7月各出版两辑。六辑译作出版后,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中国知识产权报》在2022年1月14日第11版和2023年8月18日第11版分别对该译作作了专题报道。
2018年10月至今,十国知识产权法多有修订之处,同时为了方便读者集中查询一国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法律规定,两个中心随即以前三期翻译工作为基础,启动了第四期以国别为单位的翻译工作,并确定由各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原译者分别负责该国知识产权法律的译介工作,包括根据相关法律最新修订文本重新翻译、对该国的知识产权法律状况作一整体的勾勒与评价等。该项工作历经前期整理、初译、校对、审稿、最终统校等多道程序后,终于完成,以国别为单位分成十本图书出版,“国名+知识产权法”即为书名。
众所周知,法条翻译并非易事。尽管译校者沥尽心血,力求在准确把握原意基础之上,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方式表述出来,但囿于能力、时间等各方面因素,最终的译文恐仍难完全令人满意,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在此恳请读者、专家批评指正。无论如何,必须向参与此次译丛工作的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按国别对译者记录如下:牟萍(马来西亚),王广震(斯里兰卡),马海生(巴基斯坦),田晓玲、陈岚、费悦华(哈萨克斯坦),康添雄(以色列),廖志刚、廖灵运(希腊),秦洁、肖柏杨、 刘天松、李宇航(匈牙利),郑重、陈嘉良、黄安娜(罗马尼亚),张惠彬、刘诗蕾(捷克),曹伟(澳大利亚)。此外,易健雄老师承担了此次翻译的主要组织工作,并为译稿作了最后的审校。最后,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使译稿得以出版。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唯愿这四期“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法律翻译工作能为“一带一路”的建设稍尽绵薄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两个中心的专业价值。
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2024年11月26日
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是由西南政法大学牵头组建,以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为核心协同单位,以腾讯公司等多家单位为主要共建单位,致力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环境优化的文化传承类协同创新运行体。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以知识产权法为主要研究对象。
廖志刚,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成员,贵州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顾问,贵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校级教学督导。
长期从事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开设“国际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和“英美侵权行为法”等双语课程,并长期或短期赴多国访问讲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主持完成重庆市级基地重点研究项目“数据挖掘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及法律应对”和校级重点课题“知识产权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工作。
廖灵运,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瑞士纳沙泰尔大学交换生。曾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主持过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过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阐释项目等活动。
目 录
著作权、邻接权和文化事务法
第1章 著作权的客体和内容
第2章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
第3章 权利的转让、利用和行使
第4章 对财产权的限制
第5章 保护期限
第6章 与使用合同和许可有关的规则
第7章 关于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制作者特别权的特殊规定
第8章 邻接权
第9章 集体协会的管理
第10章 防止侵权的措施
第11章 法律保护
第12章 最终和过渡条款
第13章 文化事务和其他安排
第14章 生效
技术转移、发明和技术创新法
第1部分 工业产权组织
第2部分 专利
第1章 通则、受益者
第2章 授予专利权的程序
第3章 由专利衍生的权利及其有效期
第4章 继受和许可
第5章 无效、失权和保护
第6章 从属专利
第3部分 技术创新
第1章 实用新型证书
第2章 技术创新和奖励
第4部分 技术转移
第5部分 《欧洲专利公约》的实施
第6部分 最终和过渡条款
商标法
第3部分 商标
第1章 概念和保护条件
第2章 权利内容;保护范围
第3章 作为财产的商标
第4章 注册程序
第5章 侵犯商标权
第6章 放弃、无效和撤销
第7章 集体商标
第8章 国际商标
第9章 共同体商标
第10章 外国申请人的商标
第10A章 特别、过渡和最终条款
国际社会业已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我国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领域投资合作,金融服务,人文交流等各项“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