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子不语》的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前,后来又有些陆陆续续的篇章,汇为续集。它仿照六朝志怪小说及《聊斋志异》而写,文章大都言鬼神,谈怪异,其中因果报应、荒诞迷信成分较多,部分篇章从偶然、猎奇的角度写不怕鬼的故事。全书文字简练、语言自然、亦庄亦谐,展现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用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诸多恶弊,体现了袁枚对理学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迷信的怀疑。
无论是经史典籍、庙堂之上,还是稗官野史、街谈巷议,有人烟处,即有志怪。志怪小说以其异想天开、光怪陆离的独特形式,为中国艺术的表现平添了一道绮丽风光。
中国的志怪小说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发展至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达到顶峰。《聊斋志异》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模仿之作,其中便包括袁枚的《子不语》。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入翰林,历任知县,三十三岁便辞官,隐居江宁(今南京)小仓山随园,优游其中五十载。在诗坛上,他是乾隆三大家之一,主性灵说:在生活上,所著《随园食单》,堪称古代的吃货经典;在娱乐上,更有《子不语》,谈鬼说妖,奇闻逸录,写尽人间百态。可见,袁枚是性情中人,不受俗礼拘束,重视生活情趣。
《子不语》全书二十四卷,《续子不语》十卷,共三十四卷,收集短篇故事千余则,其序言:“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故名其书为《子不语》,后来,看到元代人已经写了一部同名小说,便改书名为《新齐谐》,本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元人说部之同名书早已失传,所以今天仍沿用《子不语》之名。
《子不语》既为志怪小说,便以言鬼神、谈怪异为主,正如袁枚在序言中说:“余生平寡嗜好,凡饮酒、度曲、樗蒲,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能焉。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他记录奇闻逸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遣需要,以作为茶余饭后之轻松谈资。其中材料或来自袁枚亲朋好友口述,或是他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或者出自当时官方的邸报或公文以及虚构的鬼神故事,凡有所闻,皆诉之于笔端。志怪小说,虽为游戏文字,却是现实的折射。鬼怪的阴间社会,无不是人性与人心的曲折反映。
与《聊斋志异》重文学色彩的细致不同,《子不语》的语言朴实无华,更像是笔记体,正如鲁迅所言:其文屏去雕饰,反近于自然。语言多为浅近之文言,接近口语而易读,雅俗皆可赏。
本次编辑,择其精彩篇章选录,以飨诸君。为便于阅读,对其中的生僻字加以注释。
自序
卷一
李通判
南昌士人
钟孝廉
南山顽石
酆都知县
骷髅吹气
赵大将军刺皮脸怪
狐生员劝人修仙
煞神受枷
张士贵
杜工部
田烈妻
大乐上人
山西王二
蒲州盐枭
灵璧女借尸还魂
地穷宫
狱中石匣
卷二
张元妻
蝴蝶怪
白二官
关东毛人以人为饵
不倒翁
算命先生鬼
马盼盼
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
炼丹道士
叶老脱
苏耽老饮疫神
赵李二生
山东林秀才
秦中墓道
关神断狱
紫清烟语
顾尧年
尸行诉冤
沭阳洪氏狱
雷公被绐
鬼冒名索祭
鬼畏人拼命
天壳
三头人
水鬼帚
罗刹鸟
卷三
裘秀才
摸龙阿太
水仙殿
年子
狐撞钟
土地神告状
鄱阳湖黑鱼精
鄱阳小神
囊囊
两神相殴
赌钱神号迷龙
羊骨怪
夜叉偷酒
披麻煞
瓜棚下二鬼
介溪坟
李半仙
李香君荐卷
道士取葫芦
火焚人不当水死
卷四
郑细九
替鬼做媒
鬼有三技,过此鬼道乃穷
鬼多变苍蝇
严秉玠
奉新奇事
智恒僧
三斗汉
叶生妻
七盗索命
陈清恪公吹气退鬼
陈圣涛遇狐
西园女怪
雷诛营卒
青龙党
符离楚客
徐氏疫亡
猎户除狐
……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续卷一
续卷二
续卷三
续卷四
续卷五
续卷六
续卷七
续卷八
续卷九
续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