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三个部分,首先介绍田野工作的理论流派及理论维度,然后介绍田野调查的方法论原则、具体操作方法,最后从实践的角度,通过直接展现教师和学生的田野工作报告,进一步分析田野工作的质性研究方法实操应用。。从理论到方法再到实践,层层深入,且各部分独立为篇,方便读者有针对性地阅读,且易为读者所理解接受,是田野工作的入门读物与实践手册。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主持完成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项目等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目录
前言
导论篇
第一章 导论 3
一、田野工作的含义 3
二、田野工作的意义 4
三、田野工作的性质 5
四、田野工作的目标 7
五、田野工作的情感 8
六、田野工作的伦理 9
七、本章小结 15
参考文献 16
理论篇
第二章 田野工作的理论视野 19
一、西方田野工作的理论流变 19
二、中国田野工作的理论探索 29
三、当代田野工作的理论视域 40
四、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47
第三章 田野工作的理论维度 52
一、进出田野场域理论 52
二、生产生活周期理论 53
三、台前幕后文化展示理论 55
四、文化描述与解释理论 56
五、本章小结 57
参考文献 58
第四章 田野工作的理论预设 59
一、看文化:民族志方法的运用与正误 59
二、写文化:民族志“在场”与“现在时” 63
三、读文化:民族志作品的文化建构与解构 67
四、本章小结 72
参考文献 73
第五章 田野工作的理论创新 74
一、“无招胜有招”:先入为辅还是先入为主? 74
二、“无声胜有声”:民族志作者“在场”还是“不在场”? 77
三、“高处可胜寒”:文化解释、文化批评还是文化建设? 80
四、本章小结 82
参考文献 83
方法篇
第六章 田野工作的方法论原则 87
一、文化多样性:多维时空和文化场域变奏 87
二、“三观合一”:整体观、相对观和比较观 91
三、价值中立:文化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原则 94
四、本章小结 95
参考文献 97
第七章 田野工作方法体系 98
一、何谓田野工作方法体系 98
二、田野工作方法体系的基本特征 100
三、田野资料收集方法 101
四、田野资料分析方法 113
五、本章小结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八章 田野工作前的方法选择 124
一、文献研究法 124
二、网络资料分析法 130
三、快速了解调查点方法 136
四、本章小结 147
参考文献 148
第九章 田野工作中的方法运用 150
一、观察与参与观察 150
二、访谈与深度访谈 156
三、社区与案例研究 164
四、谱系与定点跟踪调查 173
五、文物文献搜集与网络调查 175
六、本章小结 177
参考文献 179
第十章 田野工作后的方法反思 180
一、“法无定法”:方法需要灵活而非刻板 180
二、“法无边界”:方法实乃工具,多多益善 187
三、“法有法度”:方法需要规范而不能随意 188
四、本章小结 189
参考文献 191
实践篇
第十一章 庙村简史简志初编—一个广西村落的田野民族志 195
一、村名来历 195
二、地理环境 196
三、村庄聚落 197
四、宗族人口 199
五、建制沿革 199
六、公共设施 199
七、经济生产 202
八、医疗卫生 203
九、风俗习惯 204
十、故事传说 217
本章附录 223
第十二章 访谈信息一览表(样表)及访谈内容引证分析示例 224
一、访谈信息一览表(样表) 224
二、访谈内容引证分析示例 225
第十三章 宗族、祠堂与城中村的社区治理变迁—以广州长湴村为考察中心 227
一、广州长湴村的宗族和祠堂 228
二、外来人口与广州长湴村社区治理的变迁 240
三、结论 245
参考文献 246
第十四章 广州城中村的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以海珠区龙潭村为中心 247
一、调研背景 247
二、调研意义 248
三、概念界定、指标测量和研究假设 251
四、结果分析 252
五、改善龙潭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263
六、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267
参考文献 268
本章附录 270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