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网络文艺因网而生、向网而盛。在形态多样、活力充沛的艺术实践中,网络文艺因独特的表现力和能产性而成为想象中国的新方式,因不断提升、增强的艺术质量和影响力而成为文艺供给的主渠道、文艺创作的生力军、文化传播的新高地。著作共分文艺理论文艺评论文艺报告三个篇章,主要包括对近十年来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特点、规律等的理论归纳与总结,对纷繁复杂网络文艺现象的体察、辨析和批评,以及对网络文艺发展轨迹和趋向的描摹、记录和概括。通过三者的相辅相成和总体性观照,著作勾勒网络文艺疾步快走、由弱而强的剪影,揭示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的特点、规律和趋向,进而在连缀成篇中呈现新兴文艺丰富、深刻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同时也瞻望网络文艺的星火燎原,祈望网络文艺在精品化经典化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在互联网由最大变量向最大增量转变中的独特审美功能。
彭文祥,湖南茶陵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理论、网络文艺与文化等。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6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著作、论文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飞天电视剧优秀论文奖等。
前言 因网而生,向网而盛
文艺理论篇
媒介:作为艺术研究解释范型中的第五要素
基于媒介文化新生态语境的美学思考
何谓网络文艺?
新时代语境中的网络文艺创作与批评新范式
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
习近平文艺思想探赜
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学意蕴
文艺评论篇
系统观与方法论:网络文艺评论的审美指向和思维展开
中国现代性的嚆矢与振翮
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的风格趋向和价值取向评析
超空间视窗:网络视听文艺的审美现代性分析
时尚底色与情感本色:优秀艺术类短视频的特质和潜能
让短视频与现实生活同频共振
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AI 艺术:科技与审美的接引开新
虚拟在场与审美幻象的价值畸变
粉丝文化、饭圈乱象的审美文化分析与反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VR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转化及表征
充分发挥网络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审美功能
文艺报告篇
2021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之网络文艺篇
2022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之网络文艺篇
2023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之网络文艺篇
后语 辉映时代,表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