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与无乡(清丽脱俗的诗歌集,暂避喧嚣的栖居处,在时间的轮回与圆融中释放自身的乡愁与孤独)
定 价:40 元
《吾乡与无乡》是一本由72首诗歌组成的诗集。按主题与风格的不同,分为三辑:
第一辑《吾乡与无乡》主要记录诗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回忆,对当下日常生活的体验,以及诗人在旅行中的感触。整体表现一种对业已消失、或从未存在过的家乡的乡愁。
第二辑《在场的时刻》以时间为主题,思考时光流逝、记忆错置、遗忘、衰老等现象。
第三辑《主体性与迷宫》尝试以诗性的语言来探讨语言本身的局限性、感通的困难性、自我同一的虚无性等较为抽象的问题。
★在诗歌中记录逝去的童年与家乡
这里有爷爷的锄头、春天的城市,也有遥远的柏林,这里是农村、都市、国外,是原乡、此乡与异乡。回忆曾经美好的时光,对它的不复存在,内心充满了失落和怅惘。对如今所处的环境带有迷茫与不知所措感,是一个不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这样的生命感触与大多数读者的心理是重合的、相似的,可以引起共鸣。
★无家可归所带来的不确定与彷徨感
《吾乡与无乡》以自己在世界各地游历为背景,记录了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见闻。表面上看,她潇洒自由、畅快恣意,但在这四处为家的日子里潜在的却是精神上无家可归的落寞。这与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状态非常接近类似,在大城市奔命、在小蜗居生活,居住出租房的境地就是频繁搬家,其中的不安全,没有归属感,想必不言自明。
在这本诗集里,我们或许可以看见另外一种形式的漂泊,并从中看到千万个自己。
★是一个允许你悲哀伤感的乌托邦
在鼓励阳光乐观的世界里,人们好像被灌注了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积极的思想,只有这样才符合别人对你的期待,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垂头丧气的糟糕情绪。为了别人的喜欢与不喜欢,我们经常压缩了本来健全的自己。在这本诗集里,作者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失落、伤感、迷茫、困惑……这些情绪貌似不够阳光却真实而必然,它们借助诗歌完全自由地敞开,没有被世俗的要求与倾向束缚。像诗歌里的文字所描述的那样,正视、接纳它们并大胆勇敢地表述,《吾乡与无乡》无异于允许我们真诚直面自己的避难所。
止焉,哲学和文学工作者。有多篇中外文哲学论文发表于国内外知名专业杂志。足迹遍及亚欧、南北美和非洲。偶有诗歌和小说发表。《吾乡与无乡》是其第一部诗集。
总 目
序 i - iii
I 吾乡与无乡 1 - 36
II 在场的时刻 37 - 66
III 主体性与迷宫 67 - 91
【吾乡与无乡】
目录
一、原乡
麦地中间的小径3
七月半5
与夜为邻7
谈鬼8
爷爷与锄头9
童年记忆10
背阴的幽谷11
重生12
二、此乡
城市的春天15
迷路在自己的城市16
待我们年老17
用语言触摸19
阅读20
无人受邀的月宴21
彩虹下的家22
日常之路24
三、异乡
萨满信徒27
瓦哈卡的住处28
利马的冬天29
重回柏林30
记忆与失眠31
是与不是32
伯罗奔尼撒的发狂者34
起身36
【在场的时刻】
时间上游37
破碎的时针38
爱之迷途39
旅人的愿望40
熟透的过路人41
等待与遗忘42
你没有变成一首诗43
眩晕,或跳跃44
残骸与舞者45
落水47
午夜的靶子48
被缝合的时间49
无法打捞的倒影50
焚烧此时51
溺亡于月光52
时间的痼疾53
时间近旁54
缺席与在场55
给那个陌生人的信57
房间59
谜底61
只是一种荒谬63
沉没65
生之两岸66
【主体性与迷宫】
思维的流产67
死灰68
灵魂的尸体69
裂缝70
失语71
禅言72
旧信73
入梦74
爱之迷惘75
超过即错过76
论感通77
远处的双生子78
敏感79
誓言80
梦醒与相遇81
自己的葬礼82
摆渡者83
单子84
同一性的证据85
跌落的影子86
无人知晓的旋涡87
人生另一端88
迷宫中的尤利西斯89
自我的生成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