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创作教程(“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定 价:58 元
《中国画创作教程》以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意蕴和绘画创作的基本构成为铺垫,对当下的中国画创作的类型与现状、图像呈现与现代表达、构图与形式、造型与语言、意境与思想性等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讲述,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入的阐述了中国画创作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并辅有具体范例步骤解析。本教程的主要目的是讲授中国画创作的本质和内在基本规律,给学习者提供一种系统而多元化的有关中国画创作的学习方法和路径。《中国画创作教程》附有大量与之内容相关的古今优秀艺术家的精美作品图片,每一章也均附有课堂实践与结合思政的思考练习题。这本书不仅适合高等艺术院校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专业教材,也非常适合社会中的艺术爱好者学习。
《中国画创作教程》主要讲授中国画创作的本质和内在基本规律,给学习者提供系统而多元化的有关中国面创作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中国画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和超拔的艺术表现力,是东方美学的典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此,我们必须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振兴传统文化的重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的创作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从绘画语言到绘画材料以及思想观念都有着日新月异的突破与创新,传统的中国画在和西方现当代艺术产生碰撞与融合的同时,也大量吸收中外各民族的民间艺术精华,给当代的中国画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画专业的创作课程是国内美术院校本科和研究生的重要课程,是建立在临摹与写生基础之上的总结性课程,此课程是集构图、造型、笔墨、意境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课程,其目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其在观察方法上的深度与广度,全方位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学会传统绘画中的语言技巧、思想表达与意境营造,借鉴西方艺术中的有益成分,并从中外各民族的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这些都是使学生从基础的语言训练向独立创作?变的根本依据。
本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为中心展开阐述,并以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为开端探讨中国画的学术背景,引入绘画创作的基本构成元素,重点阐述中国画创作中的类别与现状、图像呈现与现代表达、构图与形式、造型及语言运用、墨与色、意境与思想等内容。之后通过具体范例深入解析中国画创作的具体步骤及绘制方法,详细阐述创作的立意、底稿的绘制、造型与语言表现及色调的把控与整体关系的调整。
综上所述,本教材在对传统绘画的美学和中国画创作的发展状态进行系统性阐述的同时,关注教材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立足于中国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艺术观,坚定文化自信,在艺术创作中结合实践,坚持古为今用、锐意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意蕴的艺术作品。
参与本教材编写的三位教师均有二十多年的高校美术教学和艺术实践经验,本教材中大量的知识内容都是其在教学实践和自身的艺术创作中积累沉淀而来的,这更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此为参考,有效指导学生创作。另外,本教材搜集、收录了与各章节有关内容相匹配的大量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图片,这有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与理解。
艺术的终极追求是无法之法,创作者在对语言技巧、形式法则、思想观念等学习的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而应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生发,zui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教材力求通过讲授中国画创作的本质和内在基本规律,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
石荣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市书画院特聘画家,现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可燕,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现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刘昌盛,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目 录第1章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特色第1节传统中国画的美学意蕴第二节中国画的构图与形式第三节中国画用线第四节中国画用墨与用色第五节中国画的造型与空间
第二章绘画创作的基本构成第1节表达的独特性第二节立意与思想性第三节技法语言的创新
第三章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第1节中国画创作的类别与现状第二节中国画创作的图像呈现与现代表达第三节中国画创作构图与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第四节画面造型及个性化处理第五节传统绘画语言的运用及现代转化第六节墨与色的运用第七节意境的营造第八节思想性的表达
第四章中国画创作的方法及步骤第1节创作的立意与小稿、大稿的绘制及 拷贝第二节深入刻画第三节色调把握与整体关系的调整第四节创作步骤解析
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