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奋楫争先:2023上海出版论文集》是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的支持下,由市出版协会、市编辑学会和《编辑学刊》组织各出版单位,征集、遴选的一批优秀论文集结,全书共收录论文70篇,50万字,分为理论探讨和出版实务两部分。本书选用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思考,材料丰富,言之有物,反映了编辑的研究能力与良好的精神风貌,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的借鉴意义。
这是一部上海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优秀论文集。本书的编撰为上海出版行业总结工作经验、思考出版业发展、发表论文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本书围绕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编辑人才培养、专业类图书编辑要点等问题展开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编者的话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编辑学会2023 年再度举办上海出版论文征集活动,5 月中旬发出通知,到 11 月中旬截稿,半年共收到论文 136 篇。经专家评审,从中选出 67 篇,连同 3 篇特约论文,汇编成这本《守正创新 奋楫争先2023 上海出版论文集》,仍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值此论文集出版之际,我们向入选论文的作者表示祝贺,向所有参与论文征集活动的同志表示感谢!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求出版人守正创新,开拓奋进,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同时总结实践经验,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进而指导出版实践。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所以连续多年举办上海出版论文征集活动,就是想为推动上海出版理论研究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这项工作应该说是有价值的。2020、2021、2022 三年我们连续编辑出版三本上海出版青年编辑论文集,共收入论文 160 多篇,在为青年编辑职称评审创造条件的同时,对上海营造出版理论研究氛围也是有帮助的。
2023 年论文征集没有年龄限制,入选论文总体水平和前几年不相上下,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联系出版工作实际进行理论思考,有一己之见,同时也符合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作者以图书出版单位居多,也有来自学校、博物馆和期刊社的。一些论文不符合要求,或文不对题,泛泛而谈,或只是介绍过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还有东拼西凑,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多,最终没能通过评审。入选论文水平也有高低,有些还比较勉强,编者加工花了不少力气。当然也有写得好的,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出版工作,或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或联系实际,剖析案例,总结规律,对出版实务进行论述,有真知灼见,且思维清晰,表达流畅,给人以启发。《守正创新 奋楫争先2023 上海出版论文集》出版后,我们将和前几年一样评出优秀论文,颁发获奖证书。实践表明,深化出版理论研究,不是举办几次征集活动就能奏效的,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愿和大家一起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争取有更大的收获。
2023 年 10 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进一步推动出版理论研究,以认真而不是敷衍的态度,努力提升上海出版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上海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篇章。
上海市出版协会成立于1981年,前身是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至今已有43年历史。协会紧紧围绕上海出版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上海出版界的历史传统和优势,集中上海出版人的力量,为上海出版业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上海市编辑学会成立于1986年6月,首任会长是宋原放同志。上海市编辑学会是由本市书、报、刊、音像等部门的编辑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团结本市的广大编辑工作者,研究编辑理论,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编辑业务培训及宣传,出版有《编辑学刊》。
编者的话 001
理论探讨
002 弘扬韬奋精神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三联书店 黄 韬
009 推动新闻出版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 黄 彬
016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韬奋纪念馆 赵书雷
024 新时代主题出版策略分析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楼岚岚
034 原创儿童文学编辑的匠心独运
少年儿童出版社 朱艳琴
040 专业学术编辑做书的器和道
上海三联书店 殷亚平
048 践行医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使命
复旦大学出版社 魏 岚
055 以书刊融合理念 推动科技出版走出去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李 旦
062 警惕科技类图书书稿中的隐身魔影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苏德敏
069 走向人本:融合出版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 刘 影
076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 邓香莲 覃伊蕾
082 新时代科技学术专著出版的实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祁永红
088 立足专业特色 打造学术之器
格致出版社 王亚丽
094 浅谈大部头学术著作的策划和出版
格致出版社 王 萌
100 新技术背景下现代教材服务体系构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 琴
106 新媒体背景下图书营销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胡瑞颖
112 幼儿心理健康专题出版的必要性和方向
少年儿童出版社 楼晏卿
117 策划精品学术图书青年编辑应有所为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关春巧
124 出版融合背景下美术图书的跨媒介转型与发展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张乃雍
131 艺术图书编辑的工匠精神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张 璎
139 融合出版趋势下编辑核心素养的提升
同济大学出版社 李 杰
145 守正承先业:人文社科学术出版的时代之义
中西书局 邓益明
151 以媒体融合的理念做好主题出版
学林出版社 许苏宜
157 中小型综合性出版社走出去策略思考
学林出版社 王婷玉
163 非正式组织驱动的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
上海大学期刊社 顾 青
171 学术图书编辑的实践和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艺捷
176 浅议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上海教育出版社 周典富
182 科技书刊互动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包惠芳
188 儿童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与未来发展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孙 云
193 科普期刊传播生态文明的探索与思考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徐 梅
199 深度经营版权资源,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上海译文出版社 马 惠
205 国学经典外译作品出海面临的挑战和创新路径
上海三联书店 钱震华
出版实务
212 关于图书出版印前流程与规范的观察思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 赛
220 古籍整理著作旧书焕新出版浅谈
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卫香
227 少儿历史人文图书中的图像叙事
少年儿童出版社 马淑艳
233 浅谈技术编辑的工匠精神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丁国朝
238 艺术类书籍的编辑设计和印制工艺
上海书画出版社 金国明
244 提升语文教辅图书质量的若干重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潇潇
250 健康普及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浅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郑冰清
257 出版融合发展中的图片知识库建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姜 慧
263 语文词典编纂中如何用好插图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丽静
270 古谱融合出版路径初探
上海音乐出版社 张梦石
276 传统校对方法在校是非中的应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建芳
284 以《科学》杂志看科普期刊作者队伍建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 娜
290 打造精品专题栏目,提高《科学》杂志社会影响力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唐继荣
295 从编辑实务试读《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徐卓聪
304 宋体在书籍内文中的美学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俞 越
309 略论图书封面字形和图形的编排之势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蒋雪静
314 人工智能对美术编辑工作的影响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李梦雪
320 浅谈数学类图书的策划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田廷彦
325 简牍文献编辑出版刍议
上海古籍出版社 毛承慈
332 浅谈古陶瓷图录的编辑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 佳
337 艺术学科的教材出版与学科发展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俭
344 学术出版的价值和实施
上海人民出版社 钱 敏
351 按需印刷:出版社的改革新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夏红梅
356 浅论如何取一个好书名
上海人民出版社 罗 俊
360 书法欣赏类图书的内容策划
上海书画出版社 张爱梅
364 以文博绘本打造少儿主题出版精品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曾文丽
370 拉美思想译丛助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
光启书局 张婧易
378 ERP 系统在出版企业中的功能设计与应用要点
复旦大学出版社 秦 霓
384 新学科专业建设与教材出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戚雅斯
391 从地名图书出版看地名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中华地图学社 张保林
395 地信软件和地信数据对地图出版社的影响
中华地图学社 宗宏伟
401 畅销书的精准定位和营销策略
上海三联书店 王 建
407 人文医学系列教材的策划和出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 瀛
413 公版书选题策划与营销推广新思路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 方 铁
419 媒介融合中专业出版机构营销渠道的创新思考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朱旖旎
424 美术编辑参与内容打造提升图书品质
上海文化出版社 王 伟
430 学术出版中文本转换的可行性及意义
上海三联书店 吴 慧
436 大学出版社融合出版中选题策划的创新实践及反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 炼
后记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