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早在以抄本形式流传的时候,就已经附有评语,这就是由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所加的现在统称为脂评的批语。因为这些作评者是曹雪芹的亲友,了解作者写作《红楼梦》的情况,所以批语中揭示了不少有关《红楼梦》写作背景、与曹家家世的关系、80回后的情节等等内容,这些批语对读者加深理解小说内容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脂评本为底本,汇集了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评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 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评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
本书第一至八回、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以甲戌本为底本, 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以列藏本为底本,其余部分以庚辰本为底本。 在以上版本基础上,或参校其他脂本,或参考学者意见,做了必要的校改。
★ 豆瓣9.9分,被广大读者誉为脂本普及的良心。
★ 梅节先生为该书题词:红坛新枝,特出冠时。沾溉后学,岂不我思。蔡义江先生认为该书:采用的版本及批语编排设计都非常恰当,校文也相当精审,实为难得的好书。
★ 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脂本为底本,汇集了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批辑本的校点成果。
★ 典藏版相比旧版修订200处。
★ 新增50幅清改琦绘《红楼梦》人物图。
★ 版式设计上精心打磨,恢复原抄本眉批、侧批、夹批相应位置,朱批墨批区别印刷,原汁原味,方便读者更直观了解抄本原貌。
★ 封面采用特种艺术纸,内页采用80g东方书纸,全四册布脊精装外加函套,运用烫印、UV印等特殊工艺,装帧考究,适宜收藏、送礼。
前言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誕生於清代乾隆時期的一部白話長篇小説。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生年不詳,卒於一七六三或一七六四年,大概活了四十來歲。曹雪芹的家世,如書中所寫賈氏家族一樣,經歷了從極盛到極衰的過程。據考證,曹雪芹的先祖曹振彦自明末歸附滿清後,曹氏家族開始發跡。其後,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輩先後累計任江寧織造五十餘年,祖父曹寅尤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賞識,曾奉旨纂刻《全唐詩》,康熙南巡時更曾主持接駕四次,享盡恩寵殊榮。到雍正初年,他父親曹頫(一説是叔父)因事獲罪被抄家,於一七二七年舉家遷回北京居住。當家族鼎盛時,曹雪芹尚年幼,對烈火烹油的生活體驗不深。當他漸漸長大時,家道已敗落,樹倒猢猻散,巨大的落差,應對他的心理産生不小的衝擊。他利用聽到的家族故事作素材,加上藝術的虛構、天才的創造,經過十年辛苦,終於創作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部偉大作品。
今天,我們之所以説《紅樓夢》「偉大」,是因爲其在思想内容、情節結構、人物塑造、語言運用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整部作品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同時,因其對詩詞歌賦、音樂戲曲、節慶禮俗、服飾器用、飲食醫藥、園林建築等都有細緻的描繪,又被稱爲「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
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最初在家族親戚朋友小範圍内傳閲,一些親友(包括棠村、松齋、梅溪、脂硯齋等)即興在書稿上留下了批語。其中脂硯齋(真實身份不詳,當爲曹雪芹兄弟輩)在乾隆甲戌年(一七五四)協助曹雪芹整理謄清了書稿(下稱「雪芹自存本」),並抄録一份副本,作爲自己的閲評「工作本」(下稱「脂硯閲評本」)。脂硯齋對《紅樓夢》的批評工作,到己卯庚辰年(一七五九至一七六〇),經「四閲評過」,告一段落。
曹雪芹英年早逝,脂硯齋也在其前後不久謝世,壬午年(一七六二)春,脂硯閲評本轉到畸笏叟(一般認爲是曹雪芹的父親曹頫)手裡,畸笏叟睹物思人,也在書上留下一些批語。後來,他把脂硯齋後加的批語和自己新加的批語移録到了雪芹自存本上。雪芹自存本後來傳抄出來,傳到現在就是「甲戌本」。而脂硯閲評本更早在社會上傳播開來。不但上層人士傳抄,民間也出現了抄寫售賣的熱潮,以至「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可謂不脛而走者矣」(程偉元序)。此時的《紅樓夢》(《石頭記》)只有八十回,後面部分因故「迷失」了。我們今天見到的除甲戌本之外的抄本,大致都是脂硯閲評本的子孫後代。
乾隆辛亥年(一七九一),程偉元看到商機,與友人高鶚一起,對手頭收集到的《紅樓夢》抄本進行整理加工,配以由不知名作者所續作的後四十回,用活字印刷出版(此本今稱「程甲本」)。後四十回的故事發展及結局與前八十回多有抵牾,思想性與藝術性也有較大差距。不過這樣一部首尾「完整」的作品仍然受到讀者歡迎,僅相隔七十天左右就印行了第二版(今稱「程乙本」)。其後各種翻刻本相繼問世,風行天下。
爲售賣而抄寫的本子,耗費人工巨大。往往由多人分頭抄寫,甚至爲提高效率,有一人念稿、多人聽寫的情況。這樣抄出來的本子,必定錯漏百出,如果經過多次傳抄,更是離原貌越來越遠。當程甲本一出來,即以其版面整齊美觀、價格低廉,很快取代抄本的市場,爲售賣而抄寫的情況至此結束。
但是,爲自藏而抄録的情況一直存在。這種抄本的抄寫(不論自己抄還是雇人抄)必會認真對待,藏者如條件許可,會對錯訛處做些簡單的校改,如遇殘缺,也必會千方百計向其他藏家商借以抄配完整。這樣的抄本更受到藏家珍惜,更有可能流傳下來。現存十來個抄本,因其傳播鏈有長有短,有的本子比較純粹,如甲戌本;有的在流傳中經歷反復殘缺、拼配,變得面目難辨,如楊本;有的則經過有心人的系統修訂並增加批語,如蒙、戚本。從這十幾個抄本的特徵看,它們都是受藏家珍惜的抄藏本,其價值非粗製濫造之售賣本可比。
民國以來,人們開始以新式標點、現代印刷技術整理出版《紅樓夢》,最初採用的底本是程乙本,後來脂評本取代了程本前八十回,脂程混合本形式成爲《紅樓夢》出版的主流。但是,這些本子大都是白文本,不收批語。
如前所述,《紅樓夢》的批語與原稿幾乎是同時産生的,其批者脂硯齋、畸笏叟等人都是曹雪芹的親友,瞭解作者寫作《紅樓夢》的情況,甚至還參與創作,所以批語中揭示了不少有關《紅樓夢》寫作背景、與曹家家世的關係、八十回後的情節等内容,對讀者深刻理解小説内容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些批語是脂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當一併整理出版。
《紅樓夢脂評匯校本》在學習和借鑒前人成功校勘經驗的基礎上,力求在文本校勘與批語匯録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具體校勘思路參見《凡例》,兹不贅述。
紅學作爲一門專門的學問,熱度數十年不減,《紅樓夢》文本及作者的方方面面,事無巨細地被研究殆盡,但由於史料有限,許多問題眾説紛紜、莫衷一是。甚至有人爲了「石破天驚」,臆想出一百多個「新」的作者,或毫無根據地懷疑脂評抄本的真實性,嘩眾取寵,喧囂一時。《紅樓夢》抄本整理極其複雜,不少問題眾説紛紜,只能擇其善者而從之,不足之處,懇請方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