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同与价值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伦理认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二辑)
 
		
	
		
					 定  价:69 元 
					
								  丛书名: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二辑
					
				 
				 
				  
				
				   
				 
				  
				
						
								
									当前图书已被 65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徐瑾 江畅
 - 出版时间:2023/4/1
 
						- ISBN:9787300315263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824 
  - 页码:256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
 
				
					 
					
			
				
  
   
 
	 
	 
	 
	
	
	
		
		全书分为理论篇和经验篇两个部分。理论篇力图阐明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道德体系和道德生活基本规范的主要路径。经验篇力图从中西方历史上的主流价值观实现社会伦理认同的经验和教训中,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伦理认同获得启示和滋养。本书从核心价值观实现伦理认同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回答了核心价值观如何转化为社会道德体系,进而如何转化为个人的信念、品质和行为准则的问题。
		
	
徐瑾,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农村社区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与价值论研究。  江畅,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价值哲学学会(ISVI)前会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发表论文约350篇,出版著作36部,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7项。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道德理论	  
一 、核心价值观道德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直接和间接方式	   
	(二)  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化要求及其可行性	   
二 、核心价值观道德化的目标和基本任务	   
	( 一)  核心价值观道德化的目标	   
	(二)  核心价值观道德化的基本任务  	   
三 、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伦理认同的具体路径  	   
	(一)  将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伦理认同视为长期战略  	   
	(二)  实现核心价值观社会伦理认同的当前着力点  	   
第二章  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道德观念 	  
一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 一)  善恶观的历史变迁  	   
	(二)  道德相对主义及其对善恶观的侵蚀  	   
	(三)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善恶观  	   
二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一)  是非观的界定及其重要性  	   
	(二)  当代社会是非观迷失的表现和原因  	   
	(三)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三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美丑观  	   
	(一)  美丑观与审美的关系  	   
	(二)  当代社会美丑观错位的表现和原因  	   
	(三)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美丑观  	   
四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一)  义利观的传统文化根基  	   
	(二)  当代社会义利观失范的表现和原因  	   
	(三)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第三章  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道德规范 	  
一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公共道德规范  	   
	(一)  公共道德规范概述  	   
	(二)  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和根源  	   
	(三)  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公共道德规范  	   
二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家庭道德规范  	   
	(一)  家庭道德规范概述  	   
	(二)  家庭美德缺失的表现和根源  	   
	(三)  树立以平等和谐为核心的家庭道德规范  	   
三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  职业道德规范概述  	   
	(二)  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和根源  	   
	(三)  树立以敬业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章  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道德人格 	  
一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  理想信念及其重要性  	   
	(二)  当代社会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三)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一)  人格品质的内涵与特点 	   
	(二)  当代社会是非观迷失的表现和原因  	   
	(三)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三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美丑观  	   
	(一)  美丑观与审美的关系  	   
	(二)  当代社会美丑观错位的表现和原因  	   
	(三)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美丑观  	   
四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一)  义利观的传统文化根基  	   
	(二)  当代社会义利观失范的表现和原因  	  
	(三)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第三章  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道德规范 	  
一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公共道德规范  	   
	(一)  公共道德规范概述  	   
	(二)  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和根源  	   
	(三)  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公共道德规范  	   
二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家庭道德规范  	   
	(一)  家庭道德规范概述  	   
	(二)  家庭美德缺失的表现和根源  	   
	(三)  树立以平等和谐为核心的家庭道德规范  	   
三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  职业道德规范概述  	 
	(二)  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和根源  	   
	(三)  树立以敬业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章  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道德人格 	  
一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  理想信念及其重要性  	   
	(二)  当代社会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三)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一)  人格品质的内涵与特点 	   
	(二)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理想人格 	   
	(三)  理想人格包含的具体品质 	   
三 、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一)  行为准则的性质与特点 	   
	(二)   由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  正确行为准则包含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   经验篇 
 
第五章  中国传统社会儒家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伦理分析	  
一 、儒家价值观的伦理内涵	   
	(一)  儒家价值观概说 	   
	(二)  儒家价值观的伦理内涵 	   
二 、儒家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历史与逻辑分析	   
	(一)  儒家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历史分析 	   
	(二)  儒家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逻辑分析 	   
三 、儒家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经验与不足	   
	(一)  儒家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成功经验 	   
	(二)  儒家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存在的不足 	   
四 、核心价值观对儒家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借鉴	   
	(一)  伦理认同是实现社会普遍认同的重要途径    
	(二)  实现社会伦理认同要慎重对待非主流文化 	   
	(三)  实现普遍的社会伦理认同是 一个历史过程 	   
第六章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伦理分析	  
一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的伦理内涵	   
	(一)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概说 	   
	(二)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的伦理内涵 	   
二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历史与逻辑分析	   
	(一)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历史分析 	   
	(二)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逻辑分析 	   
三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经验与不足	   
	(一)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成功经验 	   
	(二)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存在的不足 	   
四 、核心价值观对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借鉴	   
	(一)  从资本逻辑走向人的逻辑是实现社会认同的 
  必然要求 	   
	(二)  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根本区别 	   
	(三)  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伦理认同要落脚于人民幸福 	   
第七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伦理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伦理内涵	   
	(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概说 	   
	(二)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伦理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历史与逻辑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历史分析 	   
	(二)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逻辑分析 	   
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经验与启示	   
	(一)  先进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 
  理论品格 	   
	(二)   中 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 
  现实基础 	   
四 、核心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的学习借鉴  	  
	(一)  核心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  始终保持先进性是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伦理 
  认同的前提 	   
	(三)  始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核心价值观实现 
  社会伦理认同的根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