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器乐类型, 自汉起, 历代正史、笔记、小说中便不乏对这种音乐形式在不同历史场景中之使用的记载。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为主的音乐品种, 且以演奏形式和功能的不同, 可分为“黄门鼓吹”“短箫铙歌”“横吹”“骑吹”“凯乐”“箫鼓”等多种类别。但据文献可知, 汉代鼓吹, 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多元复合的音乐类型, 其形态和功能, 随着两汉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的变更而发生着变化, 其音乐形态不仅仅包含打击和吹奏乐器, 而上述分类也不能完全概括其特征。《两汉鼓吹乐研究》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细读, 以东汉蔡邕“汉乐四品”中的“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为中心, 利用多学科视角, 解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次原因的影响下, 两汉音乐机构与鼓吹乐的互动关系、鼓吹乐的形态及功能分类、历史变迁的轨迹、乐人的身份、鼓吹乐的象征性及鼓吹乐的历史书写等问题。
赵倩,1981年生于河南新野,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音乐学博士。**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后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文学硕士、博士**,硕士**《戏里戏外——内乡县宛梆剧团的音乐人类学研究》,博士**《两汉鼓吹乐研究》。主要从事曲艺音乐、音乐家研究,同时关注文艺评论的写作。
导.言 **节.研究对象的确立 第二节.当代鼓吹乐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重要概念释义及研究方法举要 **章.两汉**礼乐制度 **节.礼乐制度述略 第二节.音乐机构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二章.学界视野中的鼓吹乐 **节.“鼓吹”的起源与分类 第二节.关于起源、分类的争论 第三节.两汉“鼓吹”序说 本章小结 第三章.“宴享型”鼓吹乐——以“黄门鼓吹”为中心 **节.“黄门鼓吹”与《诗经》乐歌 第二节.“天子宴乐群臣”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两汉宫廷宴享用乐的场合及功能 第四节.两汉宫廷宴享用乐的主要形态 本章小结 第四章.“仪仗型”鼓吹乐——以“短箫铙歌”为中心 **节.蔡邕“军乐”说解读 第二节.汉代的军中之乐 第三节.宫廷仪礼鼓吹乐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两汉鼓吹乐余论 **节.乐人的身份 第二节.鼓吹乐的身份 第三节.“承华令”的设置意义及时间问题 第四节.鼓吹乐音乐来源 第五节.汉乐四品余说 结 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