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章关于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简介,是基于本人多年学习和使用结构模型的经验,摘自于本人多年从事实证产业组织教学的讲义,介绍了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经典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可以为经济学方向尤其是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学习参考。本书还包含了关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研究:拍卖方式的车辆配额系统、北京抽签制的车辆配额系统、燃油税、贸易政策(如关税)与非贸易政策(如消费税)的替代性。除了北京抽签制的车辆配额系统采用了回归的方法,其他政策分析均采用了结构模型的分析方法。
本书内容融合了笔者多年从事实证产业组织教学的讲义和关于中业政策的研究成果。
实证分析政策影响的经济学方法分为两大类:回归分析,结构模型。大部分经济学学家和学生应该对回归分析的方法比较熟悉,所以笔者侧重结构模型这一经济学方法的介绍。大部分学生是在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的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研读论文来学模型的。介绍结构模型的论文大部分是英文的,缺乏相关归结和中文的翻译,而且没有讲述估计和分析过程的细节。本书章关于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简介,是基于本人多年学用结构模型的经验,摘自于本人多年从事实证产业组织教学的讲义,介绍了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经典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可以为经济学方向尤其是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学。
本书含了关于中业政策的研究:拍卖方式的车辆配额系统、北京抽签制的车辆配额系统、燃油税、贸易政策(如关税)与非贸易政策(如消费税)的替代性。除了北京抽答制的车辆配额系统采用了回归的方法,其他政策分析均采用了结构模型的分析方法。
实证结果发现,拍卖方式的车辆配额系统在车辆控制方面是有效的,但是福利效应终还取决于车辆使用寿命、市场条件和边际外部性;北京抽签制的车辆配额系统既没有实现有效性,也没有实现的性;相比车辆配额制度,燃油税虽然在车辆数量控制方面稍差,但能带来更高的福利收益;的消费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关税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
笔者希望通过这本书,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学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并将之用于分析中国经济各个行业的产业政策中,而不于汽车的产业政策。
笔者感谢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71603159)资助。
1经济学分析方法简介
1.1需求和供给函数
1.1.1线性需求模型及其局限
1.1.2离散选择模型
1.1.3四种离散选择模型
1.1.4供给函数、市场结构
1.2检验市场结构
1.2.1适用于差异产品市场的猜想变量
1.2.2非嵌套检验
1.3反事实分析
1.3.1均衡价格
1.3.2福利分析
1.4中业政策概述
1.4.1旨在控制新车销售的车辆配额制度
1.4.2旨在降低车辆使用的政策:燃油税
1.4.3旨在替代贸易政策(关税)的
非贸易政策(消费税)
1.4.4小结
参考文献
2拍卖方式的车辆配额系统
2.1引言
2.2车辆配额制度
2.2.1上海的拍卖方式的车辆配额制度
2.2.2关于车辆配额制度的事实
2.3研究方法
2.3.1需求函数
2.3.2公司利润
2.3.3模型识别和估计方法
2.3.4工具变量
2.3.5 福利分析
2.4数据描述
2.4.1数据
2.4.2人口数据
2.5估计结果
2.6车辆配额制度的影响
2.6.1市场均衡
2.6.2福利分析
2.6.3车辆配额制度和外生性模型参数的影响
2.7替代政策
2.8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3北京市抽签制车辆配额系统
3.1引言
3.2文献综述
3.2.1拍卖与抽签的理论文献
3.2.2通问题的实证文献
3.3北京车辆配额制度的背景
3.3.1概述
……
5.3数据
5.4实证模型
5.4.1需求
5.4.2 供给
5.5模型识别与分析策略
5.5.1识别
5.5.2反事实分析
5.6实证结果
5.6.1需求估计结果
5.6.2反事实分析结果
5.7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6中业政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