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盾,1997年升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01年赴英国留学,两年后,被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工程系录取。按照肖盾自己的话说,进入人大附中他的“学习成绩沦为较好”。但人大附中对肖盾而言是一段特别的经历:同学们和老师在足球场上为一场失利的比赛相互鼓劲,一堂数学课最终成为“9·11事件”唇枪舌战的辩论赛,走出校园参加OM国际大赛等等,竞争、友谊、智慧、见识、视野……这些成长的关键词在人大附中的岁月里悄悄地内化为肖盾的心智,成为他不断成长的滋养。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为了开发心智,打下根基的话,那么肖盾则是一个生动的诠释:他获得国际管乐大赛银奖的小号手,被海外名校誉为优秀的音乐家;他曾获得全英国密码破译大赛一等奖;2003年,他从20多万留英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留学生金奖……由于他在英伦三岛取得了多项耀眼的成绩,尽展中国少年的风采,有人形容他“墙内开花墙外香”。
适读人群 :11-14岁
一位来自中国的少年,成为英伦三岛的明星学生;他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如同一枚平平无奇的原子核,但经过聚合与嬗变,却能够爆发出惊人的“核动力”,终于为他谱写 了光彩夺目的成长轨迹……
“超常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超常智慧,并不仅仅由先天素质所决定,它更多来自科学合理的教育。”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
这里再现了一个个优秀学生实现梦想的真实经历!
这里描述了一个个优秀家庭亲子教育的生动情节!
这里展现了一所学校及老师们的教育探索和实践!
这里告诉我们:“人生天地问,各自有禀赋”,教育要帮助每个孩子寻找
他们的个性支点,让他们心里孕育着自己的美好梦想!
这套丛书讲述的是人大附中八名学生的成长经历。我熟悉这八名学生中的每一位。他们都离开中学不久,多数人还在大学读书。他们的人生刚刚开头。为一群还充满未知数的学生写传记,出一套丛书,肯定会引起各种讨论,肯定是在冒险。我曾是他们的校长,我有责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议论,有责任承担潜在的风险。所以,这套丛书的主编,也许只有我来当:这套丛书的序言,也许只有我来写。
我们编写出版的这一套丛书,主人公虽然是中学期间的学生,但我们预期的首要读者不是中学生,而是中学生的老师和家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不是在编写一套青少年励志丛书,而是在编写一套教育学丛书。以往的教育学著作,主人公几乎都是教育者。其实,评价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培养出了什么样的学生;衡量教学效果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我们编写这套以学生为主人公的教育丛书,也许有点“另类”,但也有可能因这种不同而精彩。我们是在做一件有意义也有意思的事。
透过这套丛书中的学生主人公,我们来看他们背后的老师、家长,至少可以得出三个结论:其一,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发现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和特点。没有发现,培养只会事倍功半;有了发现,培养才会事半功倍。其二,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点火者”——点燃每个学生体内蕴藏的能量。教育工作者绝不仅仅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的更重要的职责是通过“点火”让学生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其三,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各有特长。能不能做到,能做到什么程度,那是男一回事,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取法乎上”,必须有这样的境界和追求。
在这套丛书出版之际,我们要为中国的超常教育说几句话。对父母而言,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对教师而言,学生都是自己的好。为了避嫌,我在这里不说这套丛书所写的八名学生,而说一个与我与人大附中无关的学生。他叫胡铃心,是福建省的一名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表现出在航空航天方面的超常知识与技能,2003年高考后,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自主招生破格录取。四年期间,胡铃心的情况怎么样了?胡铃心从一个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在学业与科研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几年来,他获得的主要荣誉有: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飞向未来——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第一名、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一等奖、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等奖学金、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特别奖学金、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南京市好市民。2005年12月,胡铃心被评选为全国时代先锋。2006年11月,胡铃心高票当选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并成为本次大会江苏省最年轻的代表和惟一的学生代表。2007年5月4日,胡铃心又被评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十佳标兵。“胡铃心现象”实际上就是超常儿童教育现象。胡铃心的成功,实际上就是超常儿童教育的成功。我们不能保证每个超常儿童都能和胡铃心一样,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对超常儿童不实施超常教育,肯定是巨大的人才浪费,肯定是教育工作者的严重失职。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打破用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的“铸造式教育”;我们一直在提倡尊重个性、挖掘潜能的”因材施教”。开展科学有序的超常儿童教育,不就是打破“铸造式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吗!不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渠道吗?
最后,我还要表达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这套丛书所写的八名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有更好的状态,能有更好的环境,能有更好的成就;二是希望五十年后,还有人为这八名学生编写一套丛书,用他们后来的表现反观中学教育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如果能这样,再将两套丛书合在一起,那将是一套很有价值的教育学研究资料。
引言/1
第一章 一颗少年心
一、质朴家庭的简单教育/4
潜移默化成就好学品质/4
从小故事中明心智习性情/6
在徐徐升起的国旗下过生日/8
善心孝心源自朴实的爱/11
二、奖出信心,练出勇气/13
麦当劳“喂”出的ABC/13
做应该做的事情/16
赛场上的“拼命三郎”/18
心地淳朴本无尘/20
三、一体两面的“学”与“玩”/22
爸爸鼓励玩“电游”/22
立志自警“斩”电脑/24
足球与学习之间的选择/26
学得最好,玩得最欢/28
四、顺着天性的大道成长/30
学不进去的钢琴/30
吹出来的“小猪嘴”/33
考场上的机缘/36
学高日师,德高日范/40
第二章 渐行渐宽人生路
一、偶然的机遇,必然的结果/46
发现英才,教育者的快乐/46
机缘背后,人生转折/49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52
二、迈开独立的脚步/55
胆战心惊的第一夜独宿/55
集体生活的规则/57
别出心裁的“课堂改革”/59
“愚公移山”的数学推演/62
三、走向国际竞技场/65
OM,创造力的竞赛/65
从自告奋勇到担任”队副”/67
挑战想象力的极限/69
夜以继日赶制弹力车/70
甘苦背后的温暖和支持/72
四、多高的墙,多深的基/74
感动一段不是插曲的插曲/74
带着千斤重担闯美国/75
比奖杯更重要的收获/77
赛后余波亦精彩/79
一朝辉煌,十载积聚/81
第三章 恰同学少年
一、峥嵘飞扬的超常班/86
豪情秋日,师生同乐/86
属于士兵的“将军”/88
“煽风点火”的老王/90
二、水无常形,法无定法/92
数学课上的大讨论/92
亲和即是凝聚力/94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96
三、五脏俱全的“自治系统”/99
“班代会”的权利/99
一票险胜任班长/102
“执政”时光的艰难体验/104
四、少年壮志不言愁/106
有脉搏跳动的地方就有足球/106
胜利的彩虹冲破了风雨/108
第四章 通向世界的桥梁
一、来自香港的希望工程/114
机遇之门为谁而开/114
考场上的“家常闲话”/117
带着母亲学英语/120
意味深长的临别赠言/122
为什么偏偏是肖盾?/124
二、把优异延续到海外/127
结缘“代理妈妈”斯坦福/127
在英伦校园感受中西差异/129
超级时速大破译/131
逃课48小时的奖励/133
三、异国他乡的别样激情/135
学业之外的思考/135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中国/137
18岁的嘱托/140
第五章 行走在无边的路上
一、路在剑桥延伸/148
从容取舍有主张/148
圣三一学院的苹果树/149
“古有牛顿,今有肖盾”/151
二、新的事,旧的影/155
飘扬异域的五星红旗/155
“狂趟猛跑”夺学分/157
现场评选的国际金奖/159
三、一条心灵的道路/164
常回家看看/164
“向前给予”/167
天使留在人间/170
生命是美丽的“轮回”/172
约好回母校/175
跋/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