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芳编*的《护理心理学(供护理学专业用新世纪第3版)》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用于护理专业本科教学,也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以及护士继续教育。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注重遵循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办学规律,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章节及其内容安排上力求重点突出,又不失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结合案例,增强生动性和启发性。
		
	
章  绪论
  节  护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节  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一、丰富护理学专业的内涵,促进护理学发展
    二、贯彻整体护理观念,适应现代护理模式
    三、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四、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完善知识结构
  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一、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护理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第四节  护理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护理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护理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三、中医学中的护理心理学思想
第二章  心理过程
  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二、记忆
    三、注意
    四、思维
  第二节  情感过程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三、情绪体验的维度
    四、情绪状态
    五、情绪和情感的表达
    六、情绪和情感与护理
  第三节  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三、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
    四、意志的品质
第三章  个性
  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心理冲突
  第二节  个性心理特征
    一、气质
    二、性格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第三节  人格相关理论
    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第四节  个性的形成、发展及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家庭
    三、学校
    四、社会实践
第四章  应激与健康
  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三、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
  第二节  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源
    三、应激反应
    四、应激的理论模式
    五、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应激源
  第三节  应对
    一、应对的概念
    二、应对的分类
    三、常用的积极应对方式
  第四节  心理防御机制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特征
    三、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第五章  心身疾病
  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三、心身疾病的分类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社会因素致病机制
    二、心理因素致病机制
    三、生理因素致病机制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
    二、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四节  常见的几种心身疾病
    一、冠心病
    二、原发性高血压
    三、消化性溃疡
    四、支气管哮喘
第六章  患者心理
  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一、患者的疾病行为
    二、患者角色
    三、患者求医行为的基本类型
    四、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患者需要的一般规律
    一、患者需要的基本特点
    二、患者需要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患者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患者心理活动概述
    二、患者心理活动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三、患者心理活动与年龄的关系
    四、患者心理活动与疾病治疗方式的关系
  第四节  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反应特征及心理护理
    一、门诊患者
    二、急诊患者
    三、慢性病患者
    四、传染病患者
    五、手术患者
    六、癌症患者
    七、瘫痪患者
    八、临终患者
第七章  护士职业心理
  节  护士角色人格概述
    一、护士角色人格的概念及其分析
    二、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及其历史演变
  第二节  护士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质
    一、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概念
    二、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
    三、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模式
  第三节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
    一、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二、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途径
第八章  社会认知与护患沟通
  节  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三、社会认知偏差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护患关系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三、护患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第三节  护患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和过程
    二、沟通的特点
    三、沟通的方式
    四、护患沟通的目的
    五、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第四节  护患冲突与护患关系的调控
    一、常见的护患冲突
    二、护患关系的调控
第九章  临床心理评估
  节  临床心理评估概述
    一、临床心理评估的基本概念
    二、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
    三、临床心理评估的实施原则
  第二节  临床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心理测验法
  第三节  常用的临床心理测验量表
    一、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
    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四、自评量表
  第十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节  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概述
    二、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与原则
  第二节  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概述
    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异同
    三、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三节  中医心理疗法
    一、情志相胜法
    二、言语疏导法
    三、移精变气法
    四、暗示解惑法
    五、顺情从欲法
第十一章  临床心理护理实施
  节  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
    二、心理护理的目标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
    四、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
    五、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
    六、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临床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二、心理护理评估
    三、心理护理诊断
    四、制订心理护理计划
    五、实施心理护理计划
    六、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七、确定新的方案
  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评估与干预
    一、患者心理评估的目的
    二、患者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三、患者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
    四、患者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