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政治”是米歇尔·福柯的重要概念。本书致力于梳理和分析这一概念,并从“治理”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以厘清现代国家治理进程中的政治哲学光谱。众所周知,治理造就了现代的政治主体。而古希腊、基督教时期的欧洲政治思想中从未出现过“治理”的需求,那么它是如何在以宗教改革和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为标志的16世纪进入国家政治范畴的呢?这种治理的需要如何改变了后来的政治实践?更具体来看,治理在16世纪时仅仅指的是一种君主自我培养的行为,它又是如何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一步步渗透到普通个体的领域?这就是福柯意图梳理的治理的谱系,同时也是一个现代政治主体各种要素来源的图谱。这里没有什么治理的本质,或者一以贯之的治理形式。在他的分析中,无论是治理的主体、治理的技术,抑或是治理的目标、客体都随着时间的进程而不断变化和转换,“一个由众多不同元素构成的、不受任何综合权力主宰的复杂系统”。福柯在时间进程中所拣选的就是这些不同元素出现、消失、转移、突变的瞬间,以及最终,它们又是如何汇集在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治理艺术。
张凯,1985年生,现工作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为法国哲学、文化研究、空间研究等。译有《非政治的范畴》、《文字即垃圾:危机之后的文学》(合译)、《疯狂的谱系:从荷尔德林、尼采、梵·高到阿尔托》(合译)等。
前 言
第一章 牧师权力
“牧羊人”与“羊群”
牧师权力的机构化
牧师权力的危机:引导与反引导
第二章 国家治理艺术
治理与主权
理性的治理
国家力量
军事—外交机制
治 安
人 口
第三章 对人口的治理
规训技术
规训社会
医学与健康政治
精神病学与危险的个体
性的规范
生命权力
第四章 自由主义治理术
国家中的市场
自由的调配
竞争与秩序
“经济人”
市民社会
第五章 死亡政治
战 争
赤裸生命
例外状态
结 语
后 记
“牧羊人”与“羊群”
福柯将西方历史上第一种试图对人加以治理的艺术追溯到了中世纪的教。在此,牧师被比喻为“牧羊人”,而信徒则是他们的“羊群”,牧师要像牧羊人照顾羊群一样来为信徒服务:宣讲教义、传道、聆听忏悔,最后带领他们走向拯救。作为信徒的管理者,牧师施加在信徒身上的并非一种古希腊城邦中的政治权力。就政治权力而言,权力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法律,是建造一个好的城邦。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政治家的职责是建立一个正义、幸福的城邦。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也同样认为,城邦执政官的职责是对城邦里的诸种事行管理,最终形成一个正义的城邦。而就牧师权力而言,权能不是为了形成某种律法或正义的组织,而是为了让人获得拯救;它的对象也不是人之外的各种事物,而仅仅就是“人”或“人的生活”。因此,牧师与信徒之间所形成的这种权力关系,就是一种旨在塑造和干预人的艺术。“牧羊人一羊群”的隐喻概括了这种权力关系的所有内涵。
将统治者或管理者比喻为“牧羊人”,这种形式在东方是普遍存在的。埃及、亚述、巴比伦等国经常将自己称为“牧羊人”,而其臣民就是“羊群”要像牧羊人带领羊群一样统治自己的臣民,给他们带来幸福。在这种文化中,同样也是牧羊人实际上是参与了神的活动,他们是神的辅助者。犹太人中的“牧羊人”与此略有不同。《旧约》中的“牧羊人”仅仅是专有的称号,只有神圣的大卫王曾有幸被看管“羊群”’,但最后还是交还给。 “牧师关系的、积极性的形式根本与人的关系。它是施加于人的一种权力。”。犹太教中的与人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是律法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同时又担负着拯救犹太人的责任,当《旧约》将称为人类的“牧羊人”时,指的就是“拯救”的职责。牧羊人带领羊群寻找草原,照顾羊群,防范野兽的侵害,引着羊群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是因为“牧羊人——神——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肥沃的草地,到达的线路,以及适宜休憩的场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羊群的生存——现世中的生存(如食物、居所),以及彼岸的永生(拯救)。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东方而言,“牧羊人”实际上是神或专属的称号或其他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