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2):见心斋药录》共4卷,收录治疗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病证的方剂82种,剂型以膏、丹、丸、散为主。每方先列药名,再结合西医解剖、生理知识阐述所治病证的致病原因、致病机理等,后分条列举随症加减、注意事项等内容。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2):见心斋药录》反映了晚清中西医汇通状况、有关人士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展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中医药市场,如制药、售药、药店文化特色等。本次整理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为底本。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开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护为主、抢救第1、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03-2010年,国家财政多次立项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针对性中医药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设立全国的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影印抢救濒危珍本、孤本中医古籍1640余种;整理发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遴选351种孤本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影印出版;开展了海外中医古籍目录调研和孤本回归工作,收集了11个国家和2个地区137个图书馆的240余种书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现状,确定国内失传的中医药古籍共有220种,复制出版海外所藏中医药古籍133种。2010年,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资助整理40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着眼于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
卷一
内科目录
中风瘫痪南斗注生丹
彭老守身丸
通灵仙草断瘾除毒洗心丹
心跳怔忡凝慧拱辰丹
痧症九转追魂定命丹
咳嗽耘肺丹
明目彻视回瞳洞景丹
黄病华岳太素丸
遗精黄房聚宝丹
化痰草宝膏
开天赞育膏
人参秘制纠神开慧金科三捷丸
时症吐泻禹功丸
头眩脑痛定风珠丸
劳蒸洗骨银河丸
肝脾胀痛人口笑丸
哮吼宁肺达气剪根丸
寒热疟疾雷火珠丸
隔食呕水开膈火莲丸
化瘴愈蛊药王丸
吐血仙剑斩红丸
撞红成损潮音丸
红白恶痢妙解拈痢丸
小肠气疝气神捷摘铃丸
肠红血见愁丸
灵宝通关吉祥散
三奇药茶饼
参桂达气行滞消食饼
开喉亮音振声饼
醒酒梅花饼
四匮暖脾姜
变老和阳星精龙髓酒
伤酒疯痪如仙露酒
追风除湿大洗髓酒
遵古真方参贝橘红
养阴润腑妙制燕窝胶
真料世行卫生丸
世行戒烟参茸丢枪丸
卷二
外科目录
杨梅疳疔洞天化毒五明丸
打不死丸
化瘰消疬唵叭丸
英雄练武壮力拔山丸
五淋白浊天波丸
喉科夺命玲珑散
汤火伤科雪山散
痔科消肿断根丢拐杖散
固齿银犀散
狐臭天香散
汗癣汗癍秋水散
痒疥恶癞一抹散
干湿诸癣神符散
牙科飞骑索笑散
臁疮烂脚寸金膏
吮毒化疮华佗膏
祛风吮湿火龙膏
英雄练力壮腰神武膏
刀伤焊皮丸
降龙尺木丹
眼科去痛消翳夜光锭
练武调力神勇酒
解冻嫩面春不老
僻瘟解秽三妙神香
杀虱九香露
世行真料薄荷油
卷三
儿科目录
儿科万宝丸
消疳去积铁罗汉丸
烂头胎毒等症梨花膏
急惊雷勅苏儿丹
慢惊天诏留儿丸
健儿胖体含珍饼
暑月火疖化毒隔山消散
卷四
妇科目录
调经璇玑丸
补血健身月月红酒
参茸种子培母丸
保产固胎神仙锁丸
难产催生霹雳开关丸
产科月内却病祛瘀金篦丸
白带独妙丸
保发沁香碧霞油
生发翠茸膏
白肤退癍嫩面月华散
鸡眼脱丁水
校注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