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内陆自由贸易港发展战略研究
定 价:8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8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吴刚,郭茜 著
- 出版时间:2020/5/1
- ISBN:9787564373108
- 出 版 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752
- 页码:25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课题研究是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凝聚着每位成员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从研究提纲、课题分工、内容撰写、修改完善,到终稿形成,课题组召开多次会议进行研讨,在框架、观点、内容、表述、篇幅、文字等方面精雕细琢,力求做到结构合理、观点创新、内容翔实、篇幅恰当、表达准确、文字精练。自由贸易港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资料缺乏,开展研究十分困难。通过不断调研进行实践积累、通过不断研讨进行思维碰撞,进而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思路,并力求将其与内陆地区的实际紧密结合。如此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并有幸与大家共享。
《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内陆自由贸易港发展战略研究》以“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升级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该书参考借鉴了诸多同行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与资料,同时也得到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青白江区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对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进一步提出,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作为承载着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历史使命的自由贸易港,在复制和推广自由贸易区经验的基础上,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殷殷期待中呼之欲出。2018年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探索起步之年,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推动该项工作并期望早日落地。比如,上海通过建立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主导产业功能,旨在建设市场要素跨境流动自由便利、口岸经济综合竞争优势领先的世界一流自由贸易港;海南则抓紧研究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以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对处于内陆地区的四川,在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情况下,如何立足地域特点、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提升竞争能力,不断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一个十分重要又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为此,由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设立《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升级战略研究》课题,并牵头与中共青白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四川旅游学院相关学者专家等共同组成课题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来川视察时提出的“要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要求,课题组密切关注沿海及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动态,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的对策与建议。课题组认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基本形成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创新开放为指引的金融发展制度、以简政放权为主题的政府管理制度、以维护自贸试验区安全运行为保障的法治制度,已具备向自由贸易港迈进的必要条件。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深度解读自由贸易港“一个典型特征、四个基本要素、两个重要支撑”的关键内核,以“自由是核心,物流是关键,产业是支撑,服务是根本,政策是指引,法律是保障”为重要原则,逐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自由贸易港。对处于内陆地区开放高地的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而言,应坚持“3+2+1”的能级提升模型和“两步走”与“一步走”相结合的“1.5步走”实施战略,抓紧建设以“走出去”为目标的物流通道、以“三适一新”为基础的产业建设、以“多形式”为支点的贸易发展、以“133”为核心的协同战略,以及立足“两个区别”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并始终将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这些也正是本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是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凝聚着每位成员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从研究提纲、课题分工、内容撰写、修改完善,到终稿形成,课题组召开多次会议进行研讨,在框架、观点、内容、表述、篇幅、文字等方面精雕细琢,力求做到结构合理、观点创新、内容翔实、篇幅恰当、表达准确、文字精练。自由贸易港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资料缺乏,开展研究十分困难。通过不断调研进行实践积累、通过不断研讨进行思维碰撞,进而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思路,并力求将其与内陆地区的实际紧密结合。如此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并有幸与大家共享。
本书以“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升级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本书参考借鉴了诸多同行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与资料,同时也得到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青白江区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对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全书由吴刚教授主持编撰并负责把控总体框架、研究思路和成果质量,郭茜博士负责统稿及第四章编撰,秦娟博士编撰第五章。其他章节由刘意、邹泓瑶、程玉方、杜茜、李沛阳等共同编撰完成。陈鑑和黄蕾担任主审。受作者水平、文献资料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书中内容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吴刚(1972-),男,汉族,四川南江县人,博士、教授,四川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硕士生导师。曾任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执行主编、西南交通大学一青白江交通物流与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综合交通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成都国际铁路港物流大数据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与特约研究员、四川物流企业评级专家、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决策咨询专家、蓉欧智库专家。主要从事物流与交通规划、供应链与产业发展、战略管理与决策咨询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研究与决策咨询课题50余项。在《中国软科学>《中国工程科学》《系统管理学报》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参与撰写的决策咨询建议多次被国家及地方政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等相关领导批示或采纳。
郭茜(1975-),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博士、在站博士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技术经济篱理等方蕊的教学科研工作。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在《控制与决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E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1 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
1.1 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
1.2 内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
1.3 建设自由贸易港相关理论
1.4 本书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2 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概述
2.1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内涵
2.2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概述
2.3 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概述
3 自由贸易港的探索与发展
3.1 自由贸易港的概念定义与关键内核
3.2 世界自由贸易港发展演变及经验启示
3.3 我国对外开放的探索与实践
3.4 从保税区建设到自由贸易港提出
3.5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4 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战略
4.1 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 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的基本原则
4.3 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战略
4.4 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战略步骤
5 四川省申报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竞争力分析
5.1 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5.2 内陆自由贸易港申报建设省市评价
5.3 四川省申报内陆自由贸易港条件分析
5.4 四川申报内陆自由贸易港的展望
6 内陆自由贸易港发展对策与建议——以四川省为例
6.1 四川自由贸易“港”能级提升战略
6.2 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1.5 步走”战略
附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