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其开创性是独一无二的。江南地区是中国古代瓷器发源地和青瓷的主要产区,在漫长的制瓷史上,江南一带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出现过德清窑、越窑、瓯窑、宜兴窑、婺州窑、龙泉窑、南宋官窑、临安窑等一系列著名窑口,对全国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引领着元代以前中国瓷器的潮流。
《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用五个里程碑概括了中国陶瓷的发展进程,用三个重大技术突破总结了它的主要成就,其中制瓷史上两个里程碑式的技术跃进——原始瓷的起源与成熟青瓷的出现,均发生在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不仅在商代烧成了原始瓷,而且在东汉晚期成功烧造出了成熟青瓷。
六朝时期,江南是青瓷的生产地,也是青瓷最重要的消费地。南方地区龙窑技术的核心、窑具的探索,均在这里发生、演变。
晚唐,越窑采用瓷质匣钵与高超的釉封技术,创造出了独特的秘色瓷,成为唐代皇室礼佛的高端器用。
北宋,大量江南地区生产的的越窑青瓷,成为对外输出的重要贸易商品。
宋元时期,龙泉窑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上最后形成的、最为壮观的一个青瓷窑业系统。它既是南北两大瓷窑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也是官窑和民窑不同文化层次互相关联与激荡的产物,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
本书精选与江南地区关系密切的陶瓷器24件,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同时涉及各地博物馆馆藏珍品和部分墓葬、塔基、城市遗址中出土的重要器物,按年代顺序逐一展开,以青瓷为主要脉络,侧重宋元时期,尝试讲述器物背后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希望透过具体的器物,看到深层次的技术交流与文化互动。
由于本书中的部分观点,如青釉卣形壶与商代铜器及陶器的比较、青釉莲花尊的产地、两宋之际浙闽赣地区瓷窑业的技术交流、吉州窑黑釉缠枝牡丹纹瓶反向装饰个案、陶质复古礼器的源流及年代、哥窑谜踪等,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其中必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指正。
同时,借此机会,向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文博前辈致以诚挚的谢意。
冯泽洲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