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战略管理理论与高等教育理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进行系统研究。从要素流动和驱动力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大学国际化的概念内涵;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战略主动式发展模式;深入研究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主动型国际化模式的实施过程;在战略主动型模式下构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绩效评估模型。通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绩效影响要素模型,并通过信度与效度检验,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国际化改变了大学仅依靠国内资源发展的单一模式。面对日趋紧张的国内资源及快速更新的科学知识,国际化为大学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作为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我国研究型大学不仅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重大责任,同时还肩负着教育创新的神圣使命。由于国际化基础的不断完善,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已经从被动响应模式逐步转变为战略主动型发展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获取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关键,但是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十分有限。战略管理理论是通过分析环境来判断如何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因此本书结合战略管理理论与高等教育理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进行系统研究。
本书从要素流动和驱动力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大学国际化的概念内涵,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战略主动型发展模式。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将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同时总结了国外大学的三种国际化发展模式。可以看出,面对国际化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战略主动型发展已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必然选择。本书还深入研究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主动型国际化模式的实施过程,本书通过对该模式进行理论回顾,将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1)战略框架的确定;(2)组织变革;(3)资源配置;(4)项目实施。通过对样本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文本进行梳理,提炼出了五类国际化项目,采用项目集成管理方法对这几类项目进行管理分析,同时提出了这些项目的具体实践措施。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书找出了影响国际化发展的各类因素,同时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五个维度:国际化观念、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政策与工作机制、国际化的支撑条件和国际化绩效。本书通过构建数学模型,重点对国际化绩效指标中的国际论文进行量化讨论,为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绩效研究提供参考。
此外,本书还讨论了国际化风险,并进行了量化研究,为研究型大学国际化风险提供预警。
最后,本书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国际化建设思路与策略进行介绍,进一步明晰了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确定与实施过程,为相关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提供思路。
丁仕潮,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博士,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从事管理学方向的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序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介绍与基本概念界定
2.1 基本理论介绍
2.1.1 战略管理理论
2.1.2 核心能力理论
2.1.3 组织设计理论
2.1.4 项目管理理论
2.2 基本概念界定
2.2.1 战略
2.2.2 研究型大学
2.2.3 大学国际化
第3章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历史与动因
3.1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发展历史
3.1.1 近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1.2 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1.3 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2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动因
3.2.1 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
3.2.2 现代大学国际化动因综述
3.2.3 现代大学国际化的动因与作用机制
第4章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模式类型与选择
4.1 大学国际化发展模式类型分析
4.1.1 主动型模式
4.1.2 案例介绍——耶鲁大学
4.1.3 政府主导型
4.1.4 案例介绍——新南威尔士大学
4.1.5 被动响应型
4.2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模式选择
4.2.1 基础条件分析
4.2.2 战略管理对大学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
4.2.3 战略主动型模式
第5章 战略主动型国际化模式的实施过程研究
5.1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框架的构建
5.1.1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问题的提出
5.1.2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现状分析
5.1.3 我国研究型国际化战略框架的构建
5.2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路径的构建
5.3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组织变革
5.3.1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组织结构的定义
5.3.2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组织现状
5.3.3 变革型矩阵结构的提出与构建流程
5.4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资源配置
5.4.1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资源现状分析
5.4.2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资源的渠道构成
5.4.3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资源流动模式分析
5.4.4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资源的整合与配置
5.5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项目的实施
5.5.1 项目内容的确定
5.5.2 项目内容的特点
5.5.3 项目集成管理方法的应用
5.5.4 项目实践的措施分析
第6章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以国际论文为例
6.1 国际合著论文生命周期模型
6.2 构建国际合著论文国际化水平评价体系
6.2.1 生产过程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
6.2.2 发表过程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
6.2.3 利用过程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
6.3 基于TOPSIS法建立国际合著论文的国际化水平测度模型
6.3.1 采用TOPSIS法建立评价模型原因
6.3.2 论文国际化水平的TOPSIS评价模型
6.3.3 论文国际化水平的嵌套TOPSIS评价模型
6.4 国际合著论文的国际化水平测度实例
第7章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风险识别与评价
7.1 大学国际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7.1.1 大学国际化风险因素分析
7.1.2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7.2 AHP模型简介
7.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7.2.2 构造判断矩阵
7.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7.2.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7.3 运用AHP模型进行大学国际化风险评价——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7.3.1 构建AHP层次模型
7.3.2 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7.3.3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7.3.4 结果分析
第8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化战略与实施策略介绍
8.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化现状介绍
8.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化战略
8.2.1 国际化战略总目标
8.2.2 特色国际化战略路径:科研国际化带动人才培养国际化
8.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