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总报告
建设适应现代化目标的金融体系/
一、现代化建设对我国金融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二、适应现代化目标的金融体系的核心特征/
三、培育富有活力、适应科技变革、股权多元的微观金融主体/
四、推动金融要素市场化,补足金融产品短板/
五、完善金融调控和监管,提高金融治理现代化水平/
六、推动金融体系开放、绿色、包容发展/
专题一
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汇率市场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性要求/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发挥市场对资金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三、推进汇率市场化,建设高效连通的国内外市场体系/
专题二
深化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一、股票发行制度的主要类型和概念辨析/
二、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历程和走向/
三、注册制改革的进展和挑战/
四、完善和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专题三
加快构建面向现代化的金融和商品衍生品市场/
一、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二、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三、衍生品市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建设衍生品市场/
专题四
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深化保险业市场化改革/
一、保险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达经济体保险市场体系的特征和趋势/
三、我国保险业市场化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专题五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助力构建面向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构建面向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的作用/
二、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挑战/
三、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经验/
五、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策略/
专题六
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抓手健全双支柱金融调控体系/
一、构建面向现代化目标的双支柱金融调控体系/
二、宏观审慎政策:内涵演进、政策逻辑与国际经验/
三、我国宏观审慎的政策实践/
四、加快完善我国双支柱金融调控体系/
专题七
以理念调整为抓手加快推动金融监管体系变革/
一、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理念的调整/
二、新时期我国金融监管理念的调整/
三、推动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完善的方向/
四、在新监管理念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当务之急/
专题八
完善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
一、我国地方金融风险和监管体系的现状/
二、央地分权视角下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力变迁回顾/
三、国际地方金融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四、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
五、完善我国地方金融发展与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
专题九
发展金融科技提升我国金融监管能力/
一、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
三、我国监管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四、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我国金融监管能力的对策建议/
专题十
推动我国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健康发展/
一、金融科技公司的内涵界定/
二、国内外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现状与趋势/
三、金融科技公司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挑战/
四、金融科技公司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
五、完善金融科技公司监管框架的政策建议/
专题十一
统筹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金融基础设施在金融体系建设中具有系统重要性/
二、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历史、现状和问题/
三、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特点/
四、统筹推进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五、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近中期举措/
专题十二
优化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
一、我国国有金融资本布局的演进和特点/
二、国际上国有金融机构的演进及特点/
三、当前我国国有金融资本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四、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的原则/
五、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的近中期举措/
专题十三
深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
一、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提出新的要求/
二、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历史演进和特点/
三、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深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的原则/
五、深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专题十四
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特点/
二、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影响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三、监管规则要求偏低影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四、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专题十五
发展面向现代化的普惠金融体系/
一、高质量发展需要普惠金融提升服务水平/
二、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三、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四、适应新形势完善普惠金融体系的思路/
五、近中期完善普惠金融体系的重点举措/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