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为尽量体现《弟子规》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萧史对《弟子规》进行了全新诠释:以四句话为一单元,原文采用大字注音,方便儿童诵读;同时对每个单元进行准确的讲解,并配有一则能充分反映其主体思想的故事或相关的文化常识,以帮助儿童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则故事还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插画,或反映当时生活情境的文物图片,以尽量还原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三百千”“四书”等国学书籍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本套书选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意义明确、少年儿童易于诵读的启蒙教育读本,原文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准确释义,同时根据每节内容,配以相关的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识(典故),而且每则故事还有原汁原味的古代插画,以反映当时的生活情境,汇集丰富多彩的中华元素,深度解读国学经典启蒙,打造与众不同的国学盛宴。
中国自古就重视对儿童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可以使儿童增长智慧,提高修养,从而健康成长。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有许多启蒙教材。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字句简单明了,内容通俗易懂,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容易背诵。如著名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启蒙教材。
《弟子规》是除《三字经》以外影响最大的三字句儿童启蒙教材,由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编撰而成,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全书共360句,1080字,以《论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提纲,具体阐述了儿童居家、在外、待人、接物以及在学习上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古代家长教育子女的理想范本,因此一问世便风行开来。虽然书中个别内容夹杂着与现代社会不相符的封建意识,但书中更多强调了孝顺、和睦、勤劳、好学、谦虚、自律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对今天建立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尽量体现《弟子规》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对《弟子规》进行了全新诠释:以四句话为一单元,原文采用大字注音,方便儿童诵读;同时对每个单元进行准确的讲解,并配有一则能充分反映其主体思想的故事或相关的文化常识,以帮助儿童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则故事还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插画,或反映当时生活情境的文物图片,以尽量还原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经过重新诠释,使古老经典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从而给阅读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相信小朋友通过对此书的阅读,一定能增长不少有益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人生启曲。
孔子讲学
巧用“三余”
孟宗泣竹
孟母断机
黄香扇枕
聂政养母
刘备教子
陶母封蚱
郯子奉亲
董卓的恶行
王祥卧鲤
苦心劝父
闵子骞谏父
汉文帝侍母
孝感动天
孔融让梨
重义轻财
信陵君敬老
代人养母
贤明的妻子
圯桥进履
汉惠帝敬老
释之结袜
代人行孝
海神妈祖
温公警枕
结缨而死
王安石的衣着
服食养生
张九龄的风度
祢衡的遭遇
苏嘉折辕
不欺暗夜
坚持改错
管宁割席
程门立雪
查道的信义
宋濂借书
立木为信
妙语救人
说话的艺术
直不疑辟谣
信守诺言
裴秀学礼
三年不窥园
兄弟学贤
曾子自省
三人行必有我师
阮咸晒衣
魏征直谏
拒绝奉承
割发代罚
改过自新
埋两头蛇
晏婴使楚
铁如意
田文不怒
不忘老朋友
不合时宜的劝说
宽厚待人
倒屣迎客
因骂致祸
诤友
知恩图报
曹操的宽容
吕蒙正忘怨
战不旋踵
将相和
感化偷牛人
不下拜
孟母三迁
交友之戒
纸上谈兵
吴下阿蒙
王瞻读书
赵普夜读
王冕学画
王浚问疑
陈蕃扫屋
王献之学书
韦编三绝
胸怀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