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清代袁枚此语,可以说道出了诗的本质。读红俊的诗,最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就是赤子之心这四个字。
红俊出生于山西翼城,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子弟。我觉得这是理解红俊其人最重要的关键。此后他入京读书,赴日留学,进而在东瀛大学执教,并担任众多侨团的首领,波澜起伏的人生旅途中,黄土高原泥土的芳香,始终伴随着他的成长;淳朴、忠厚、耿直、坚韧,北方农民的这些优良品质,始终印记在他生命的履痕中。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方,在母亲、故乡面前,自己永远是一个赤身裸体、袒露无遗的婴孩。鲁迅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明乎此,我们才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赤子之心,为什么那么炽热,那么强劲,那么触手可及。
红俊的赤子之心,举其荦荦大者,可有以下四端:
一曰爱。了解红俊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颗深挚的爱心,几乎可以说,他是为爱而活着,这部诗集,就是一曲曲爱的颂歌。这首先是母爱。在夏日的暴雨中,母亲不顾一切地寻找少年,咧着淌血的嘴,放心地笑了笑,那份殷殷的母子深情,谁不为之动容?虽然母亲过早地离世了,但天上人间,都有母亲无处不在的祝福。他甚至让自己化为雪人儿的母亲,我等着你,拨动妈妈的心弦,别出机杼的身份切换,透出的是他对母亲绵长无尽的思念。一把麦穗,一碗热汤,艰辛中的相依为命,清贫中的洁身自守,也许就是红俊人生爱之旅的出发点。
亲情连接着乡情。对那片黄土地的拳拳挚爱,也是红俊诗中始终回荡的主旋律,哪怕他置身风景如画的多瑙河畔,眼前浮现的,仍是村头的无边麦浪。《春节祭》堪称他故乡情的总爆发,这首诗在名古屋春节祭上朗诵时,不知让多少海外游子一洒思乡之泪!红俊亦好交友,说他朋友遍天下,绝非夸饰,诗集中也多有讴歌友情之作,《相逢是首歌》《感谢有你》《如果明天你见不到我》《思念》,单看这些标题,就可知朋友在他心目中居有怎样的分量。亲情、乡情、友情,汇聚成一道爱之河,时如滚滚洪波,时如涓涓细流,在他心中翻腾,吐而为诗,便其爱有自,大爱无疆。他远赴云南,资助山村贫寒女童,大病几乎丢掉性命,为的是追寻云间七彩的故事;他爱屋及乌,对朝夕相伴的爱犬离去,也痛不欲生。这充溢于字里行间、直击读者心扉的阵阵暖意,一如红俊自语:那是因为爱的力量。
二曰诚。红俊待人以诚,有口皆碑,有时因过于掏心掏肺,无遮无拦,而导致误解乃至反目,他也我行我素,无怨无悔。《影》可视为他的夫子自道,在历尽人生种种坎坷,阅遍世间种种沧桑之后,唯有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宁可浅如小溪,也不深如泥淖,永葆真诚的本色,这正是红俊为人的魅力所在。他在为友人拣选各种礼物后,最终决定送你一片蔚蓝的天空,长天一碧,片云共远,友谊的真谛,尽在于此。红俊有很多女性粉丝,我们戏称红粉,诗集中也屡见倾诉衷肠,但都是发乎情,止乎礼,彼此以诚相待,便可心无芥蒂,云消雾散后,晴空中唯有诗意的升华。我在桥头等你,村里的小芳姑娘,又催生了多少红俊梦中的情歌恋曲,海誓山盟?
三曰思。如果看到红俊有那么多吟风弄月之作,便以为他只会多愁善感,玩玩小资,那就大错特错了。他的诗中,每有浓郁的家国之思,厚重的历史之感,更时时闪现着批判的锐利锋芒,哲理的思辨之光。他的思绪能穿越时空,飞向宇宙,再反观万物,回望千秋,从而得出不同凡响的人生感悟。他坐在月亮上,俯瞰地球上专制暴政的刀光剑影,喋血横尸,热切地呼唤自由;他和霍金博士太空对谈,一起探讨人类命运,又联想到光绪三年山西大旱的惨绝人寰,为至今天灾人祸频仍不绝痛彻肺腑;他从月食想到后羿嫦娥,在喟叹高处不胜寒后,更祈盼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即便是身边琐物,他也不时情动于中,浮想联翩。从一片委身泥泞的红叶,他想到的是还给她安静、尊严;从蜷缩在卫生间墙角的一朵玫瑰,他想到的是因被遗忘而获得的坦荡自足。既神游宇内,想落天外,又紧接地气,贪食烟火,这种推己及物、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构成了红俊诗奇幻而又深沉的特色。我思故我在,红俊诗往往益人心智,其可圈可点之处,就在这里。
四曰生。红俊大概可称为名古屋地区华人圈子里最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我不知道他兼职多少协会,担当多少群主,只觉得他似乎不眠不休,永远精力旺盛地为身处异域的同胞们四处奔波,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命活力。他最为投入的,也许是健行登山协会,在蓝天碧野中磨炼健康的体魄,寻求生活的乐趣,是他创办这个协会的宗旨,也是他生而为人的初心。热爱自然,敬重生命,全身心地拥抱当下,从一花一草、一粥一饭中发现真善美的闪光,是红俊人生画板的底色,也是最醒目的亮色。诗集中很多作品,和他经常在朋友圈里发的随笔一样,都是日常生活的点滴随想,但因感物伤怀,直指人心,便能插柳成荫,触处生春。纷飞的樱花,飘零的红叶,当然会使他和众人一样嗟叹逝水流年,但萝卜、辣椒、大蒜、韭菜也能入诗,并能从卑微中生发对个性的礼赞,就非红俊莫属了。读《致更年期的我》,我们看到他负重前行的倔强身影;读《活着》,我们听到他劝阻轻生的急切呼唤。你是一个人,要堂堂正正地活着,是啊,活着!我想,红俊写这句话时,一定满眼热泪。
文如其人,反之亦然。正如红俊并非完人,他的诗也并非每首均为完璧。也许还可以让意境更浑融些,让思绪更沉敛些,让文字更凝练些,让诗味更醇厚些,但作为他最初的诗集,我们也许可以说,赤子的第一声试啼,已足够响亮,足以动人。
因我比红俊痴长多岁,他一直半为尊敬、半为戏谑地称我蔡老,我也就倚老卖老,说了以上这些或许不着边际的话。尽管老眼日见昏花,但我仍欣喜地看到,这位从黄土高坡上走来的农家少年,一路高歌,唱进了北京城,唱过了日本海;相信今后他将以更为嘹亮的歌喉,去唤起更为璀璨的梦想,去响彻更为辽阔的天空和海洋,那里有诗,还有远方……
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聊引杜诗作结,谨为序。
蔡毅
己亥岁首于名城
董红俊,山西省人。生于1966年。198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同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在名古屋大学,爱知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主要教授汉语及中国文化。出版物有《当代中国人面面观》(隆美出版)、《中国之窗》(白帝社)等十多种。担任《中日?日中学习辞典》(中国文化出版中心)、《最新实用中国语辞典》(隆美出版)等辞典编委。
在日本多个侨团及公益团体担任职务,主要担任中部日本华侨华人健行登山协会会长,中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会长,中部日本华侨华人工商学联谊会副会长,爱知华侨总会理事,日本云南联谊协会青少年交流部部长等职务。常担任大型公益活动主持人。爱好相声、小品、脱口秀创作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