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定  价:98 元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当前图书已被 1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孙国华
 - 出版时间:2018/12/1
 
						- ISBN:9787300265285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920.0 
  - 页码:488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简要梳理西方和中国古今公平正义理论,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基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要义,揭示公平正义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利益关系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公平正义理念对实现社会主义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意义。下编重点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通过法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问题。践行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公平正义理念,才能真正实现良法善治,公平正义引导法治的价值走向。法治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都对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推进公平正义的重要要求。
		
	
孙国华(1925—2017),河北阳原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国华教授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奠基人之一,2012年荣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曾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朝阳校友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朝阳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等;主编多部法学基础理论、法理学教材,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法的概念与本质原理》《法的形成和运作原理》《社会主义法治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研究》等多部专著。
上编 公平正义理论的历史脉络  
第一章 西方的公平正义理论源流 3 
第一节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正义理论4 
第二节 西方中世纪的正义理论15 
第三节 社会契约论的正义理论21 
第四节 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28 
第五节 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35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公平正义理论概要 54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正义理论54 
第二节 汉代以降的公平正义理论67 
第三节 中国古代正义观与西方正义观的简要比较72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发展进程 75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公平正义理论7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形成7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发展9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公平正义110  
第四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的学说 119 
第一节 “国外马克思主义”术语的界定和研究进路12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129 
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正义理论137 
第四节 英美马克思主义的正义学说160 
第五节 社会民主主义的“公正”追求20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的科学理论 22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理论:从经典文献出发222 
第二节 关于公平正义的界定:如何认识正义25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正义原则的核心要求282 
第四节 对于如何理解公平正义的一点补充290  
下编 公平正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治与公平正义 299 
第一节 法与正义的一般关系2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基本立场315 
第三节 以社会主义法治推进公平正义332  
第七章 立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348 
第一节 影响立法过程中实现公平正义的诸因素349 
第二节 完善相关制度以促进立法公平正义365  
第八章 行政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381 
第一节 依法行政:公平正义的体现和要求382 
第二节 以民生行政践行公平正义397 
第三节 专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中的公平正义403  
第九章 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423 
第一节 现代司法的基本特点和功能423 
第二节 司法正义的内涵及构成428 
第三节 以司法改革促进司法正义439 
第四节 以公正司法推进社会公平正义448 
第十章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公平正义 454 
第一节 公民守法的概念及层次455 
第二节 公民守法正义的基本要求458 
第三节 培育法律信仰,促进公平正义462 
第四节 推进社会多元治理,促进公平正义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