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业发展报告:技术和创新对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的作用
定 价:158 元
- 作者: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编,冯乃林,刘畅 译
- 出版时间:2018/4/1
- ISBN:9787503784507
- 出 版 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414
- 页码:23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2016年工业发展报告:技术和创新对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的作用》已成为当代工业化信息的来源,它将有价值的统计数据与当前趋势和政策建议的一手分析结合在一起。
《2016年工业发展报告:技术和创新对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的作用》表明,制造业仍然非常重要,而且,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结构变革也推动着经济发展。报告探讨了与全球价值链作用、社会包容性趋势、环保型工业化必要性等相关的当代政策问题。这份报告将吸引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人员、潜在的投资者等广大读者。
技术变革被公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未来数十年中,诸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之类的激进式创新很可能带来生产流程变革并提高生活水平,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九项目标“建设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并推动创新”于2015年9月26日被采纳。这意味着没有技术和创新,工业化就不会实现;而没有工业化,经济发展就不会实现。
技术让生产流程更加高效,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并增强其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这一点无可争辩。结构变革(即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推动经济升级。因此,低收入国家需要必要的能力迎头赶上并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
可惜迎头赶上并不经常发生。在过去50年里,只有少数国家成功实现迅速工业化和经济持续增长。在这些国家,技术始终是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并且他们成功发展了先进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尽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技术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但是,关于阻止国家更加密集地促进技术和创新的潜在因素的辩论仍在继续。
虽然技术和可持续增长息息相关,但是,技术是否可以同时实现社会包容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尚不可知。由结构变革引起的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可能会减少就业。技术变革还需要劳动力准备好使用日益复杂的机械和设备,这将在工资分配方面加剧高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工业化历来都伴随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和自然资源的枯竭。经济增长还导致投入品、原材料和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它们造成环境污染和退化,尤其是在低收入国家。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会第十五届会议期间通过的《利马宣言》明确指出:“消除贫困仍然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核心要务。消除贫困只能通过强劲、包容、可持续且具有复原力的经济和工业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有效一体化来实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力推行可以协调可持续性的所有相关方面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道路。
《2016年工业发展报告》探讨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何种条件下技术和创新可以实现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本报告的主要结论是技术可以同时对可持续性的全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如果决策者坚决促进和引导工业化进程,则可以快速实现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工业化,这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并避免其他国家在过去所犯的错误。
从经济角度来看,全球化和在国际层面上的生产分散化通过加强精密制造商品的贸易促进了新技术的扩散。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缺乏技术能力及促进创新体制的能力,这种技术扩散并未转化成具体的增长机会。创新需要得到适当的干预措施的支持,这些干预措施应当能够加强从技术发明到被公司采用的过程,如同在中国和韩国等基准国家的情况一样。
从社会角度来看,工业化有助于提高很多指标,例如,人类发展指数和贫困率。尽管技术和自动化通常改善人类的工作条件,但是由于工人被机器取代,工作岗位的数量可能会减少。本报告突出强调的一点是技术变革自身可以减轻这种影响。新技术也带来新市场(例如,废物回收利用行业),降低消费品价格并提供新的利润率更高的投资机会。最重要的是,扩大新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因使用机器而失业的工人。
前言
致谢
技术说明和缩略语
术语解释
概述
第一篇 技术与创新在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章 努力实现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
追求快速、长期、稳定的增长
制造业发展与结构调整
制造业内部的技术进步
结构调整和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
注释
第二章 技术进步、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
愿景:技术和创新推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
让技术和创新共同发挥作用
在全球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中发展技术能力
注释
第三章 保持经济增长
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别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制造业对持续增长仍然至关重要
制造业及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机会
为技术创造良好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注释
第四章 促进社会包容性
包容性和工业化
社会包容性的总体趋势
利用技术推动社会包容性
注释
第五章 努力实现绿色结构转型
生产流程变革
生产结构变革
推进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条件
国际协定
注释
第六章 制定和执行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政策
管理权衡
政策框架和分类法
技术政策:初期、中期和后期
产业创新政策
竞争力政策和全球价值链整合
补充性政策
制定政策的良好做法
技术和创新政策方面的国际合作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注释
第二篇 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出口和工业竞争力指数的趋势
第七章 工业趋势:制造业增加值、出口、就业、能源和资源效率
制造业增加值趋势
制造业出口趋势
制造业就业趋势
制造业资源效率和能源强度
第八章 工业竞争力指数
指数
分指标定义
2013年工业竞争力指数排序
利用工业比较器分析各国工业竞争力
1990-2013年和2000-2013年工业竞争力变化
从短期、零和转向长期、共赢
附件
A1 世界银行国家及经济体分类
A2 按技术类别划分的制造业产业分类
A3 部门分组及现代市场活动定义
A4 图5.9 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B1 国家和经济体
B2 各经济体工业竞争力指标
B3 按工业化水平、地区、收入水平分组的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指标
B4 按工业化水平、地区、收入水平分组的世界贸易概况
B5 国际贸易数据技术分类
C1 数据附录
参考文献
专栏
1 创新的诸方面
1.1 住户调查显示实际收入增长
1.2 去工业化的类型
1.3 分经济部门的购买力平价
2.1 颠覆性的创新驱动颠覆性的变革
2.2 一头跃起的猛虎:韩国的结构转型之路
2.3 跨越技术鸿沟取决于价值链的类型
2.4 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生产的分散化
2.5 摩洛哥高科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汽车工业
3.1 墨西哥克雷塔罗的人力资本和航空航天工业
3.2 肯尼亚家具制造业的升级改造
3.3 中国的经济特区
3.4 印度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混合过滤系统
3.5 全球服装制造价值链中的尼加拉瓜
4.1 加纳树脂黄油加工改良带来的妇女赋权
4.2 发展中国家适用技术的范例
4.3 教育要面向尚未出现的工作
4.4 基础条件依然重要
5.1 印度制革业中的液体零排放系统和铬回收
5.2 一些生产流程创新和技术的介绍
5.3 资源政策的重要性
5.4 肯尼亚的地热生产政策
5.5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
5.6 国际减排协定中治理成本的分摊:各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是否重要?
5.7 可持续现代化指数
5.8 南南国家之间的离岸环境服务:哥斯达黎加的机遇
6.1 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乌干达水果和蔬菜的太阳能干燥技术
6.2 巴西建立航空航天创新体系的要素
6.3 在棕榈油产业中实现赶超的建议
6.4 发展中国家提高创新的衡量、监测和评价能力的措施